天地岂不仁,来为乡邑雠。
疫鬼日夜侵,尽室委阳侯。
长吏佐凶岁,存者复累囚。
丈夫具七尺,岂但妻子谋。
朝粥与夕蔬,一饱良足羞。
天地岂不仁,来为乡邑雠。
疫鬼日夜侵,尽室委阳侯。
长吏佐凶岁,存者复累囚。
丈夫具七尺,岂但妻子谋。
朝粥与夕蔬,一饱良足羞。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岁暮即事杂言六章》中的第五章。诗中描绘了在饥荒之年,官府未能妥善应对,导致百姓生活困苦,甚至死亡的情景。
首句“天地岂不仁,来为乡邑雠”表达了对天灾人祸的无奈与质疑,似乎天地间本应充满仁慈,却为何成为乡民的仇敌,引出下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接着,“疫鬼日夜侵,尽室委阳侯”描述了瘟疫肆虐,整个家庭成员相继病倒,最终无力抵抗病魔,只能委身于死亡的命运。这里通过“疫鬼”这一形象化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瘟疫的无情与恐怖。
“长吏佐凶岁,存者复累囚”揭示了官府在灾年不仅未能提供有效的帮助,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使得活着的人也因各种原因陷入困境。这里的“长吏”指的是地方官员,他们本应是民众的保护者,但在灾年却成了压垮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
“丈夫具七尺,岂但妻子谋”强调了男性作为家庭支柱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在灾难面前,即便是强壮的男子也无法独自支撑家庭,更不用说照顾妻儿了。
最后,“朝粥与夕蔬,一饱良足羞”表达了在极度贫困中,一日三餐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这样的生活状态让人心生羞愧。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绝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灾年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制度和官僚体系的批判,以及对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它以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社会的阴暗面,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阅图访名奇,久钦苏门山。
危峰罗县牖,积石喷鸣泉。
情吟激卫女,嘉遁招古贤。
出游结梦想,神往理谁诠。
连岩既郁纡,回渚复绵芊。
猿吟曙霏豁,雁泊暝阴还。
杖策蹑丰茸,解裾濯潺湲。
仰视游云翮,俯察戏藻鲜。
览物慨幽杂,抚化怀宜筌。
况逢春华交,更此眺孤烟。
毕婚非达生,一啸复何言。
伏阴会当升,愆阳固有期。
墙茨覆鲜实,蟪蛄夕以哀。
所虞大火流,即值凉霜催。
轩辕制六律,大舜弹鸣丝。
四气为之和,民生寡忧思。
古理日云邈,季运安所师。
我怀良已永,炎曜况倭迟。
愿言惠清飙,飒然均此施。
长跪牵客裾,故乡今何如。
客起长跪言,故乡不可居。
坟垄既芜没,宁复识田庐。
邻巷鲜故人,族属半丘墟。
岩岩高山谷,今为官路衢。
主人聆客言,涕泗交涟如。
离乡三十载,少女为人姑。
迩者日以亲,远者日以疏。
狐狸知故穴,牛马知故阹。
愿为连理树,托根北山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