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蚕堂》
《蚕堂》全文
宋 / 马之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桑林倒影媚晴川,中有蚕堂半燠寒。

翟茀先期移过此,鞠衣拂晓定来看。

未眠曲薄心方急,已洗缲盆事始宽。

瞻彼北宫犹若此,田家妇子可偷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ántáng
sòng / zhīchún

sānglíndǎoyǐngmèiqíngchuānzhōngyǒucántángbànhán

zháixiānguòxiǎodìngláikàn

wèiyǎnbáoxīnfāngqiāopénshìshǐkuān

zhānběigōngyóuruòtiánjiātōuān

翻译
桑树林在晴朗的河川中倒映出美丽的影子,其中蚕房半是温暖半是凉意。
翟茀(古代祭祀时穿的礼服)的人们提前来到这里,拂晓时分穿着鞠衣(古代妇女的服装)必定会来观看。
还未完全入睡的人们因忙碌的蚕事心情急切,缫丝的工作刚刚开始就感到宽慰。
看到北宫(古代皇宫或庙宇)尚且如此,田野间的农妇和孩子们还能暂时安心。
注释
桑林:种植桑树的树林。
媚:吸引,美丽。
晴川:晴朗的河流。
翟茀:祭祀时穿的礼服。
过此:来到这里。
鞠衣:古代妇女的服装。
未眠:尚未入睡。
曲薄:忙碌。
心方急:心情急切。
缲盆:缫丝的工具。
事始宽:工作开始轻松些。
北宫:皇宫或庙宇。
偷安:暂时安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景。开篇“桑林倒影媚晴川”两句,通过桑树林荫下的倒映和晴朗的河流,营造出一片恬静明丽的景象。“中有蚕堂半燠寒”,则点出了诗人居所——蚕堂在这宁静之中的位置,且透露出初春时节的微寒。

“翟茀先期移过此”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蚕堂的眷恋和依恋,翟茀指的是早晨的露水或轻纱,这里可能暗示着清晨的露珠尚未干涸,诗人就已移居至此。"鞠衣拂晓定来看"则是说诗人的妻子也将在破晓时分来蚕堂,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照。

“未眠曲薄心方急”表达了诗人夜不能寐的焦虑之情,而“已洗缲盆事始宽”则透露出一丝安慰,因为已经开始准备养蚕的工作,心中的一些忧愁得以释放。

最后两句“瞻彼北宫犹若此,田家妇子可偷安”,诗人通过对比北宫(可能是指更为繁华的地方)和自己目前的居所——蚕堂,表达了对现有生活的满足和珍惜。同时,也希望田间的家庭能够享受到这份平静与安逸。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人和养蚕生活的珍视之情。

作者介绍

马之纯
朝代:宋

婺州东阳人,字师文,号野亭。孝宗隆兴元年进士。知徽州比较务。受知张栻,潜心经籍,究极六经诸子百家,人称茂陵先生。宁宗庆元间主管江东转运司文字。有《尚书中庸论语说》、《周礼随释》、《左传类编》、《纪事编年》及诗文集。
猜你喜欢

同许少玉秋夜联句拟唐十二首·其六襄阳夜渡湘水

水深湘岸曲,孤棹任遨游。

月照平沙雁,芦藏浅渚鸥。

远岚三楚接,渔火一星留。

客思浮云外,劳劳往事悠。

(0)

东瓯怀古四首同郭晚香作·其四

苍苍海色上嵚岑,日落风帆白塔阴。

万马潮声悲卓敬,三鹰神梦感文林。

休疑桥下窥仙镜,底事泉边斫素琴。

毕竟此邦忠义著,冬青乐府纪哀音。

(0)

关中遇华黼堂北上

他乡忽相遇,正值早春天。

歧路别千里,交情话十年。

长安花满地,蜀国树含烟。

去去行踪远,离怀一黯然。

(0)

挽从兄

一病竟不起,何期遽哭君。

风神难再挹,生死此长分。

性戆怀偏直,情真意每殷。

青冥安可返,怅望浦头云。

(0)

挽族祖执钧二首·其一

少时入幕老来还,游屐争迎挹笑颜。

仁是晏婴周族党,才如王粲爱溪山。

已看独行垂型远,自觉和光步武难。

只我更深知己感,每怀高谊涕将潸。

(0)

寿张少泉师七十·其一

龙砂遗老望如仙,林下优游二十年。

古佛从来居福地,贞松不碍历霜天。

名山事业承先绪,广厦经营庇后贤。

吾爱吾庐饶乐趣,新诗四集手亲编。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