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初种时,其子皆露天。
意在衣被人,不肯为人怜。
我行忽见之,三叹心惕然。
感此复再拜,草中有大贤。
丈夫生宇内,岂止图自全。
鹑衣瓮牗下,措意在八埏。
杯水虽至微,味亦同深渊。
泰山非不高,远视等一卷。
但使志今存,何必快目前。
惜哉彼下士,白发守遗编。
木棉初种时,其子皆露天。
意在衣被人,不肯为人怜。
我行忽见之,三叹心惕然。
感此复再拜,草中有大贤。
丈夫生宇内,岂止图自全。
鹑衣瓮牗下,措意在八埏。
杯水虽至微,味亦同深渊。
泰山非不高,远视等一卷。
但使志今存,何必快目前。
惜哉彼下士,白发守遗编。
这首清代程岫的《杂诗》描绘了木棉种子坚韧不屈的形象,寓意深远。首句“木棉初种时,其子皆露天”,以木棉种子的自然生长状态,象征人之初性本善,不求庇护。接下来,“意在衣被人,不肯为人怜”表达了主人公对自我价值的坚守,不愿依赖他人。
诗人感叹“我行忽见之,三叹心惕然”,对木棉的精神深感敬佩。他将木棉比作“草中大贤”,赞美其高尚品格。随后,“丈夫生宇内,岂止图自全”进一步强调了男儿志向应超越个人安逸,追求更广阔的天地。
“鹑衣瓮牗下,措意在八埏”借贫寒生活来展现胸怀壮志,即使身处困境,心中依旧有远大的理想。“杯水虽至微,味亦同深渊”运用比喻,表达即使微小之事也能蕴含深意,暗示人生哲理。
最后,“泰山非不高,远视等一卷”以泰山的高大比喻志向的伟大,而“但使志今存,何必快目前”则传达出不求眼前短暂快乐,只求志向永存的人生观。结尾惋惜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只能守着过去的典籍,未能领悟到真正的贤德。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木棉的意象,寄寓了作者对高尚人格和远大志向的推崇,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千峰邻积水,秋势远相依。
路在深云里,人思绝顶归。
长天来月正,危木度猿稀。
谁得同无念,寥寥此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