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示诸子》
《示诸子》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老去惟堪一味闲,坐令诸子了生缘。

般柴运水皆行道,挟策读书那废田。

兄弟躬耕真尽力,乡邻不惯枉称贤。

裕人约己吾家世,到此相承累百年。

(0)
注释
老去:年老。
闲:清闲。
诸子:孩子们。
生缘:人生道路。
般柴:挑柴。
运水:运水。
皆:都。
行道:农事。
挟策:捧书。
读书:阅读。
那废田:不应荒废。
躬耕:亲身耕作。
真尽力:全心投入。
乡邻:乡亲们。
枉称:枉然称赞。
贤:贤人。
裕人:节俭待人。
约己:自我约束。
吾家世:我家世代。
相承:传承。
累百年:延续百年。
翻译
年老后只能一心享受清闲,让孩子们各自完成人生道路。
无论是挑柴运水还是捧书阅读,都不应荒废农事。
兄弟们亲身耕作,全心投入,乡亲们因此称赞他们是真正的贤人。
我家世代以来,都主张节俭待人,自我约束,这种传统已延续百年之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示诸子》,诗人以自己的老年生活为题材,表达了对家庭和生活的深刻见解。首句“老去惟堪一味闲”揭示了诗人年迈后的心态,不再追求世俗功名,而是享受清闲时光。次句“坐令诸子了生缘”暗示他希望借此机会教导孩子们理解人生的真谛。

第三句“般柴运水皆行道”强调即使日常琐事如搬运柴火、挑水也能体现修行之道,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禅意理解。第四句“挟策读书那废田”则表明读书并非与农事冲突,而是可以兼顾,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

第五、六句“兄弟躬耕真尽力,乡邻不惯枉称贤”描绘了家庭成员勤劳朴实的形象,以及乡亲们对其德行的认可,但诗人谦虚地认为这并不足以称为贤能,只是本分而已。

最后两句“裕人约己吾家世,到此相承累百年”总结了家族传统,即世代以来都以节俭和自我约束为家风,这种美德已经传承百年。

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教于日常琐事之中,展现了苏辙淡泊名利、注重实践和传承的家庭观念。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小临海曲·其七

潮来神树没,潮归神树青。

云里天妃过,龙旗带雨腥。

(0)

忆江南

丹砂道,学者亦如麻。

不识铅中含白虎,竞烧粪秽觅金华。争得跨云霞。

(0)

行香子

扰扰阎浮。清浊同流。费精神、补喜填忧。

岁云暮矣,卿可归休。有板支颐,书遮眼,被蒙头。

蝼蚁王侯。华屋山丘。待他时、老去优游。

筑间茅屋,买个黄牛。种芋成区,瓜作圃,稻盈畴。

(0)

踏莎行

春梦还山,药罗岩上。觉来便觉身无恙。

不知引入市尘壶,丹瓢犹挂苍龙杖。

一脉清凉,三关调畅。□□更展沧溟量。

还将底事谢先生,山中百斛丹泉酿。

(0)

渔家傲

浓绿园林光莫葆。诗翁只爱窗前草。

骤雨才过蛙又闹。亭馆好。日长人在蓬莱岛。

风度新松声袅袅。酒酣却笑瀛洲小。

柳外荷边休计较。皆可棹。采莲人和渔家傲。

(0)

沙湖晚归

山野低回落雁斜,炊烟茅屋起平沙。

橹声归去浪痕浅,摇动一滩红蓼花。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