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泗秋风动地来,月明如水雁声哀。
南经伍员吹篪市,北眺曹公较弩台。
归路渐香菰米饭,佳期已负菊花杯。
愁闻烽火连东北,极目浮云黯未开。
淮泗秋风动地来,月明如水雁声哀。
南经伍员吹篪市,北眺曹公较弩台。
归路渐香菰米饭,佳期已负菊花杯。
愁闻烽火连东北,极目浮云黯未开。
这首明代诗人何白的《淮阳归兴四首(其一)》描绘了秋天淮泗地区壮阔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变化。首句“淮泗秋风动地来”,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秋风之强劲,仿佛能撼动大地,营造出一种肃杀而深沉的氛围。接着,“月明如水雁声哀”通过明亮的月光和哀怨的雁鸣,渲染出凄凉的秋夜气氛。
诗人思绪飘向历史,“南经伍员吹篪市,北眺曹公较弩台”,借伍员和曹操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伍员是春秋时期楚国忠臣,吹篪(古代乐器)的典故寓含着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曹操则象征着权谋与雄心,弩台则暗示着历史的较量。
“归路渐香菰米饭,佳期已负菊花杯”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家乡和亲朋的思念,以及未能及时相聚的遗憾,香菰米饭和菊花杯都是家乡的风味,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寄托。最后一句“愁闻烽火连东北,极目浮云黯未开”,烽火象征战乱,东北方向烽火连天,使诗人内心忧虑,极目远望,只见浮云蔽日,未来前景不明朗。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风、月色、历史典故和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归乡心切、怀才不遇以及对时局动荡的忧虑之情。
群公得句锵鸣球,司寇引杯登綵舟。
金函奉表江东发,银汉乘槎天上游。
六月沧洲不知暑,夜泊风烟渺何许。
远势斜分清泗流,新凉早入长杨树。
羡公怀抱有馀清,临流见月几诗成。
调高白雪谁同和,行爱青山自问名。
公今去国巳经时,星履重来上赤墀。
皋陶淑问持邦宪,阅道清忠结主知。
纯皇当日擢群英,三十馀年并列卿。
庙堂正藉经纶业,江海犹传冰糵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