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拟苏轼偃松法并志以诗即用题苏画韵》
《拟苏轼偃松法并志以诗即用题苏画韵》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偃松写自元祐载,春秋八百沧桑改。

模松意乃思其人,松则传焉人亦在。

似乎否乎我不知,兴来还叠瀛仙诗。

底须娄举黄与倪,试听古籁千年吹。

(0)
鉴赏

此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拟苏轼偃松法并志以诗即用题苏画韵》。诗中以偃松为载体,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变迁。诗人通过“偃松”这一形象,寄托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诗中“春秋八百沧桑改”一句,既展现了时间的漫长与变化之大,也暗示了历史的更迭与文化的传承。

“模松意乃思其人,松则传焉人亦在”,这两句诗将“偃松”与“其人”紧密相连,寓意着通过艺术作品(此处指“偃松”)可以传达和纪念人物的精神与事迹,即使物是人非,但艺术作品却能长久地承载和传递这些记忆。

“似乎否乎我不知,兴来还叠瀛仙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创作时的心境,既有对艺术创作本身的思考,也有对灵感突发时的喜悦与追求。诗人似乎在说,对于艺术创作的真谛,他或许并不完全明了,但在创作的热情激发下,他能够创造出如同仙人般美妙的诗句。

最后,“底须娄举黄与倪,试听古籁千年吹”,这两句诗则进一步强调了艺术作品超越时空的力量,它能够跨越千年的历史,触动人心,让后世之人也能感受到前人的思想与情感。这里提到的“娄举黄与倪”可能是指古代的画家或艺术家,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艺术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能力,能够跨越时代的界限,影响和启迪后来的人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偃松”的描绘和联想,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艺术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辞陕西儒学提举閒居言志

布谷声中雨散丝,晓窗浓睡正忺时。

春来暖透黄紬被,老去甜归白粲糜。

仕及引年何况病,官虽閒局亦当辞。

为予多谢门前客,莫怪慵夫应接迟。

(0)

题答失帖木儿大夫所藏王维画寒林晓行图

野景荒寒霜意边,疏林僵立势参天。

定应画妙王摩诘,故著诗清孟浩然。

驴怯小桥鞭不动,风掀危帽整还偏。

官閒老我叨君赐,红日三竿尚昼眠。

(0)

过广德

黄尘鞍马夕阳边,不到桐川十二年。

万事只多新白发,虚名何日赋归田。

(0)

公子行

绿香绣帐乘流苏,床头三尺红珊瑚。

十八窈窕秦罗敷,曲房小步珰鸣襦。

高台公子吹笙竽,百斛明珠买氍毹。

兰灯桂浆炙文鱼,但苦不驻羲和车。

(0)

次韵王参议寄上京胡安常诸公二首·其二

省中温树昼阴阴,郎署熏衣尽麝沈。

星近紫垣明上界,日行黄道对天心。

和鸾秋驾车尘静,佩玉朝鸣漏水深。

好乞龙门滩上石,种桐千尺断为琴。

(0)

再次上京杂咏韵十首·其七

土驿高低置,苍茫七日程。

马通分熠耀,牛酪注深清。

残雪明珠阙,繁星列火城。

前山黄白处,草药不知名。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