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不成游半路归,逢花值柳倍依依。
朝来赖饮三杯酒,醉卧西斋昼掩扉。
雨不成游半路归,逢花值柳倍依依。
朝来赖饮三杯酒,醉卧西斋昼掩扉。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的作品,名为《又即事二章上呈(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雨中游玩未成,半途而返的意境,以及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寄托。
"雨不成游半路归"表达了作者因为天气原因,未能完成外出游玩的愿望,不得不半途返回。这里的“雨”给人以凄凉、萧索之感,而“半路归”则透露出一份无奈与遗憾。
"逢花值柳倍依依"则描绘了作者在归途中遇见春日里盛开的花朵和垂挂的柳絮,心情变得更加沉醉。这里的“逢花”、“值柳”都是对美好景物的细腻描写,而“倍依依”则传达了一种深深的情感寄托。
"朝来赖饮三杯酒"表现了作者在清晨时分,借助于酒精来暂时忘却烦恼。这里的“朝来”指的是一大早,“赖饮三杯酒”则展示了诗人通过饮酒来寻求心灵慰藉的一种方式。
"醉卧西斋昼掩扉"则是作者在饮酒后,沉浸于醉意中,在西厢(即书房或居所)内安然入睡,而外界的世界已经被他关上门窗,不愿再与之打交道。这两句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自我封闭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个人情感以及生活细节的精致刻画,展现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在面对生活挫折时,常以饮酒和写作作为一种逃避与自我疗愈的手段。
党人騃很绝无顾,意轻死灰不复然。
老夫佣书居沪渎,岁易钜万年复年。
忽闻奉帝奔日馆,坐得国宝俱垂涎。
穿窬窃宠各自喜,流毒南北成滔天。
天回地转有新邑,爇天吐燄辉山川。
举世惊疑空拭目,自怪熟视无泰山。
东来二帝更携手,此辈眩伏将何言。
津沽蜷局有群竖,留取微命思旧恩。
韬庵八十七,天意使久留。
自有高世名,群雄资怀柔。
群雄各垂老,民劳可小休。
苟为功名计,纷争欲何求。
何时一杯酒,解兵泯恩雠。
同心扶日月,王道兴神州。
老夫必退让,放之出一头。
以齐犹反手,诸贤有意不?
顺逆与难易,借箸聊前筹。
滔天挟惊飙,倾城减风采。
朱襦褪轻红,溅浪越沧海。
勃然闻异香,知子性不改。
相哀久摧郁,差喜平生在。
何人识此味,肝胆付真宰。
盛时虽已左,孤抱犹能待。
老天方病暑,进食去若浼。
岂辞为一尝,渴吻终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