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失所怙,五内生层忧。
望望如弗及,皇皇如有求。
魂气问何之,渺渺冥漠游。
体魄问安在,长夜眠斯丘。
百身既莫赎,九我恩难酬。
风木无停声,逝水汩汩流。
天地那有尽,此意同悠悠。
孝子失所怙,五内生层忧。
望望如弗及,皇皇如有求。
魂气问何之,渺渺冥漠游。
体魄问安在,长夜眠斯丘。
百身既莫赎,九我恩难酬。
风木无停声,逝水汩汩流。
天地那有尽,此意同悠悠。
这首诗《永思堂》是明代诗人邓林的作品,通过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对已故父亲的思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孝子失所怙”,开篇即点明主题,一个孝顺的儿子失去了他的父亲,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悲痛和忧虑。“五内生层忧”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忧愁的深度,仿佛五脏六腑都被一层层的忧伤包裹着。
接着,“望望如弗及,皇皇如有求”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如同无法触及的远方,又像是有无尽的请求需要向父亲表达。这种情感的强烈与复杂,让人感同身受。
“魂气问何之,渺渺冥漠游。体魄问安在,长夜眠斯丘。”这四句诗,将对父亲的思念推向了更深层次,从魂魄到身体,从生前到死后,诗人不断地追问父亲去了哪里,是否还在某个地方静静地安息。这种对父亲生死两界的牵挂,表现了诗人对父亲的深情厚谊。
“百身既莫赎,九我恩难酬。”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无法弥补失去父亲之痛的遗憾和自责,即使付出百倍的努力也无法挽回失去的父亲,对父爱的感激之情难以用言语表达。
“风木无停声,逝水汩汩流。”这两句以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风中的树木发出不绝于耳的声音,象征着时间的永恒流动,而逝去的流水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逆转。
最后,“天地那有尽,此意同悠悠。”诗人感慨天地虽无尽,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却如同这无尽的天地一般,永远绵延不绝,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和永恒的追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失去父亲的哀悼和思念,展现了深厚的人伦情感,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时间、亲情等深刻的人生哲理思考。
天王理万国,势必委诸吏。
制字从一史,执法不可二。
奈何雍也面,胸臆伏私意。
两讼一求捷,两役一求避。
含糊卒未决,徐徐较馈遗。
酒果若羔雁,书画及弊器。
到官一物无,去官百需备。
此县与彼县,大率不相异。
独有楚县尹,不肯作此事。
无钱买归舟,仆马亦憔悴。
寒近衣犹单,暑退扇已掷。
生世成何事,卧念夜叹息。
四壁候虫鸣,不啻千且百。
其鸣果何谓,霜□还复蛰。
大块□□民,生死互促迫。
嗷嗷食土毛,灭去竟无迹。
髧髦昔何□,□今曶六十。
于道粗有闻,屡空未为厄。
意长岁年短,虑阔世俗窄。
欲为熟睡谋,可无伯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