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免尧捐瘠,端由稷播艰。
民生频不竞,世故政相关。
穴蚁移楼杪,田蛙产灶间。
丰凶卜檐溜,半月响潺湲。
能免尧捐瘠,端由稷播艰。
民生频不竞,世故政相关。
穴蚁移楼杪,田蛙产灶间。
丰凶卜檐溜,半月响潺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的画面,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艰辛和自然灾害对农民生计的影响。
“能免尧捐瘠,端由稷播艰”两句表明在古代圣王尧时期,即使是最理想的农业状态,也不能避免天灾带来的困难。这里的“尧”指的是尧帝,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圣君,而“捐瘠”则形容农作物因灾害而枯萎,“端由稷播艰”强调农业生产的艰辛,稷是一种谷类作物。
“民生频不竞,世故政相关”两句进一步指出农民的生活常常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政策的双重影响。这里的“民生”指的是百姓的生活状况,“频不竞”说明了他们的生活状态经常处于困难之中,而“世故政相关”则揭示了农业生产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密切关系。
“穴蚁移楼杪,田蛙产灶间”两句形象地描述了农田中的生物活动。这里的“穴蚁”是指土壤中挖洞的昆虫,而“移楼杪”则形容它们在土地上移动建造自己的家园;“田蛙”是田野里的青蛙,“产灶间”则是说它们在水稻交错的田地之间繁殖。
“丰凶卜檐溜,半月响潺湲”两句通过对自然现象和时间的描述,反映了农业生产对天气变化的依赖。这里的“丰凶”指的是丰收与凶年,“卜檐溜”则是占卜天气预测是否会有雨水;“半月响潺湲”则形容大雨来临时,天空中云层的变化和雷声的回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宋末元初时期社会的某些面貌,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类命运关系的深刻体会。
一叶下林表,秋色满蘅皋。
江风吹雨初过,天宇一何高。
蜡屐径来堂上,倚杖翛然长啸,万里看云涛。
逸兴浩无际,安得驾灵鳌。叹吾生,天地里,一秋毫。
江山如传,古来阅尽几英豪。
回首只今何在,举目依然风景,此意属吾曹。
欲去重惆怅,松径冷萧骚。
白云叆叆结相缘,半夜镆铘舞醉仙。
五百年来得书记,罗洪溪畔浴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