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发溪头水,披衣林际风。
低枝折杨柳,高叶荫梧桐。
鱼跃浮萍上,鸟啼幽谷中。
清凉仍各有,彼此一无穷。
濯发溪头水,披衣林际风。
低枝折杨柳,高叶荫梧桐。
鱼跃浮萍上,鸟啼幽谷中。
清凉仍各有,彼此一无穷。
这首诗描绘了溪边清幽的自然景色,诗人细腻地捕捉了水、风、植物、动物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画面感。
首句“濯发溪头水”,以“濯发”这一动作引入,暗示了诗人来到溪边,以溪水洗发,既表现了对溪水的亲近,也预示着接下来将有一番洗涤心灵的体验。接着“披衣林际风”,写出了诗人脱去外衣,让林间的微风吹拂身体,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新与舒适。
“低枝折杨柳,高叶荫梧桐”两句,通过“低枝”与“高叶”的对比,展现了不同高度的植物,既有轻盈柔美的杨柳垂下枝条,也有高大茂盛的梧桐树冠遮蔽阳光,营造出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同时,“折”字的使用,仿佛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亲密互动,增添了几分生活情趣。
“鱼跃浮萍上,鸟啼幽谷中”则将视线转向水下与空中,鱼儿在浮萍上跳跃,鸟儿在幽深的山谷中鸣叫,动静结合,声色并茂,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力与和谐之美。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生动的场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最后,“清凉仍各有,彼此一无穷”表达了诗人对这份清凉之感的深刻体会,无论是在水中还是林间,无论是鱼儿还是鸟儿,都各自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清凉,这种清凉既是物理上的凉爽,也是心灵上的宁静。同时,诗人也意识到这种美好是无穷无尽的,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探索的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溪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御屏往往题名字,朝路彬彬蔼荐书。
天许留中监邸奏,日求补外得堂除。
暂烦龙种司瑶籍,行立鸳班侍玉舆。
丙枕或思前夜席,庚邮宁肯后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