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房萧洒绝纤埃,石径萦纡辟草莱。
窗外果从猿摘去,山中芝藉鹤衔回。
一瓯白雪汤轻注,三尺青蛇匣不开。
如许清虚尘世隔,明朝再约抱琴来。
丹房萧洒绝纤埃,石径萦纡辟草莱。
窗外果从猿摘去,山中芝藉鹤衔回。
一瓯白雪汤轻注,三尺青蛇匣不开。
如许清虚尘世隔,明朝再约抱琴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深山之中的道士的生活景象。开篇“丹房萧洒绝纤埃,石径萦纡辟草莱”两句,通过对房屋和道路的细致描述,展现了一个幽静而又神秘的环境。这里的“丹房”可能指的是道士所居的精舍,而“石径”则是通往这座山中住处的小路。这两句话勾勒出了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
接着,“窗外果从猿摘去,山中芝藉鹤衔回”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自然。窗外有猿摘果,显示了道士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而“山中芝藉鹤衔回”,则是说在这深山之中,还能听到鹤的叫声,这不仅增添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也暗示着这里环境的清新。
下面的“一瓯白雪汤轻注,三尺青蛇匣不开”两句,更是以一种神秘而又庄重的笔触,描绘了道士修炼丹药的情景。其中,“一瓯白雪汤轻注”,形象地表达了道士在进行冶炼之时对时间和细节的精确掌控;“三尺青蛇匣不开”则是指道士修炼过程中的某种秘密或特殊状态,可能暗示着一种精神上的封闭与专注。
最后,“如许清虚尘世隔,明朝再约抱琴来”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向往。这里的“如许清虚”,是对上述生活和修炼状态的一种概括;而“明朝再约抱琴来”,则显示出诗人对未来继续这一生活方式的期待与坚持,可能还包含了一种艺术创作或心灵寄托的意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细的情景描绘和深远的意象铺陈,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超脱、与自然合一的理想境界。
昔观唐人诗,茶咏鸦山嘉。
鸦衔茶子生,遂同山名鸦。
重以初枪旗,采之穿烟霞。
江南虽盛产,处处无此茶。
纤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
竞收青箬焙,不重漉酒纱。
顾渚亦颇近,蒙顶来以遐。
双井鹰掇爪,建溪春剥葩。
日铸弄香美,天目犹稻麻。
吴人与越人,各各相斗夸。
传买费金帛,爱贪无夷华。
甘苦不一致,精粗还有差。
至珍非贵多,为赠勿言些。
如何烦县僚,忽遗及我家。
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
文字搜怪奇,难于抱长蛇。
明珠满纸上,剩畜不为奢。
玩久手生胝,窥久眼生花。
尝闻茗消肉,应亦可破瘕。
饮啜气觉清,赏重叹复嗟。
叹嗟既不足,吟诵又岂加。
我今实强为,君莫笑我耶。
《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宋·梅尧臣】昔观唐人诗,茶咏鸦山嘉。鸦衔茶子生,遂同山名鸦。重以初枪旗,采之穿烟霞。江南虽盛产,处处无此茶。纤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竞收青箬焙,不重漉酒纱。顾渚亦颇近,蒙顶来以遐。双井鹰掇爪,建溪春剥葩。日铸弄香美,天目犹稻麻。吴人与越人,各各相斗夸。传买费金帛,爱贪无夷华。甘苦不一致,精粗还有差。至珍非贵多,为赠勿言些。如何烦县僚,忽遗及我家。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文字搜怪奇,难于抱长蛇。明珠满纸上,剩畜不为奢。玩久手生胝,窥久眼生花。尝闻茗消肉,应亦可破瘕。饮啜气觉清,赏重叹复嗟。叹嗟既不足,吟诵又岂加。我今实强为,君莫笑我耶。
https://shici.929r.com/shici/aMtGV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