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玉瓮歌应制》
《玉瓮歌应制》全文
清 / 沈德潜   形式: 古风

广寒殿中大玉海,声价高于古鼎鼐。

于阗职贡供雕镌,水族百怪穷神奸。

诈马宴余陈几席,障以阑杆耀金碧。

君臣饮酒歌乐岂,取醉正须三十石。

劫灰飞后归琳宫,伴侣瓦缶腌青松。

有如周宣猎碣?辛鼓,民间作皿供杵舂。

文明之世荣光发,宝鼎仍从泗滨出。

移置承光位帖妥,牟敦丹彝共罗列。

金源古桧蟠青虬,荫此至元温润质。

从来精气难埋藏,尘埃拂拭增辉光。

圣朝不贵难得物,宝器自合登明堂。呜呼!

宝器自合登明堂,岂独轩辕玛瑙之瓮盛天浆。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件珍贵的玉瓮,名为"广寒殿中大玉海",其声价之高超过古代的祭器鼎鼐。它出自于阗的贡品,工艺精湛,雕刻着奇特的水族图案,仿佛凝聚了神鬼之力。诗人提及"诈马宴"的场景,玉瓮被装饰得光彩夺目,用于君臣欢宴之中,能容纳三十石酒,显示出其容量之大。

在历史变迁中,玉瓮曾经历劫火,最终回归内殿,与简陋的瓦缶相伴,象征着即使在朴素的时代,它依然受到珍视。诗人将玉瓮比作周宣王狩猎时的碣石鼓,虽非日常用品,却也能为民间生活增添价值,如杵臼之用。

诗中提到,在文明昌盛的时代,玉瓮再次显现出荣耀,与泗滨出的宝鼎一同陈列在重要的位置。玉瓮的材质温润如古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强调,真正的宝器不应被尘封,而应展现其光芒,这不仅是对玉瓮的赞美,也是对盛世文化的肯定。

最后,诗人感慨,这样的宝器本就应置于明堂,不仅仅是用来盛放天浆的容器,更是象征着国家的荣耀和文明的积淀。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对玉瓮的尊崇和对盛世文化的自豪。

作者介绍
沈德潜

沈德潜
朝代:清   号:归愚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生辰:1673~1769

沈德潜(1673~1769),字碻(què)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猜你喜欢

以郡酝十斗送林子长

我友溪堂爱说诗,兵厨况有酒如池。

留髡一石从来惯,访戴扁舟莫太迟。

已办鸱夷陪后乘,姑令从事作先驰。

凭君试向松江望,绿涨蒲萄正渺瀰。

(0)

丁钦夫来宰吾县几三年清德美政兹不复道二诗送行意之所寓钦夫固已默喻他日见东夫告出似之发数百里一笑·其二

绿涨春波到白蘋,高怀宁便忆鲈莼。

缘谁一笑理归棹,为我千岩访古人。

已狎风波浮宦海,可能霄汉隔通津。

割鸡却叹非吾事,况是劳观亦损神。

(0)

游灵岩寺·其二

摩挲石刻拜方兴,误国从初恨老秦。

十六州归仍遗虏,百馀年事语谁人。

出师表在今如昔,坠泪碑存旧似新。

江水江花岂终极,风光一任转青春。

(0)

梅阳郡斋铁庵梅花五首·其五

枯株类铁汉,瘴疟不敢侵。

岁寒叶落尽,微见天地心。

阳和一点力,生意满故林。

至仁雨露泽,不觉沦肌深。

(0)

送淮东田制干回司

青青拱把木,人见毫芒时。

只恐不早种,既种何用疑。

枝条日已茂,雨露日已滋。

摇本固不可,爪肤复奚为。

惊飙屡欲折,积雪久自支。

昔日靖郭君,四十馀男儿。

中有不举子,其事乃甚奇。

驰声自薛起,有谁敢齐窥。

君今已骑鹤,莫问腰缠资。

主人今晋公,相量千顷陂。

溲勃且并用,参苓恐无遗。

相如谕蜀檄,昌黎从军诗。

倘可露一斑,岂无诸公知。

君来甫两月,云雾才一披。

非敢事偃蹇,禽鹿不可羁。

勿诧我泉石,恐为君瑕疵。

吾且自笑我,人知我为谁。

(0)

重阳

黄花浑似旧,白发忽惊新。

争说参军帽,谁怜处士巾。

折腰宁不辱,有酒未为贫。

绝爱南山色,相看意转真。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