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野菊》
《野菊》全文
金 / 李俊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风露丛中取次芳,愁边过却几重阳。

秋光到处多无主,不是闲花不肯香。

(0)
鉴赏

这首诗《野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野菊在秋风露水中的独特风采,以及其不为世俗所拘、自开自落的自然本性,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精神的向往。

首句“风露丛中取次芳”,生动地描绘了野菊生长于风露交织的环境中,虽处平凡,却依然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芬芳。这里的“取次”二字,既表现了野菊生长环境的普通,也暗示了它不以环境的优劣来衡量自身价值的态度,展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

次句“愁边过却几重阳”,则通过时间的流逝,进一步强调了野菊在秋日的背景下,独自度过一个又一个重阳节的情景。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常与登高、赏菊等活动相关联。此处的“愁边”不仅指出了季节的更迭给人带来的某种情绪体验,也暗含了野菊在无人欣赏的环境中,仍坚守自我、不改初衷的精神品质。

后两句“秋光到处多无主,不是闲花不肯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和升华。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在秋天的广阔天地间,许多地方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并非所有的花朵都能像野菊一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散发出自己的香气。这里,“不是闲花不肯香”一句,既是对野菊独特魅力的赞美,也是对那些在特定环境下无法展现自己价值的“闲花”的惋惜。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由、独立人格的向往,以及对生命力量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野菊这一自然物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顽强、独立自主的一面,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自由的精神境界。

作者介绍
李俊民

李俊民
朝代:金   籍贯:自号鹤鸣老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猜你喜欢

南水村

珠崖风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门。

鹦鹉巢时椰结子,鹧鸪啼处竹生孙。

渔盐家给无虚市,禾黍年登有酒尊。

远客杖藜来往熟,却疑身世在桃源。

(0)

酬袁守方秋崖遗宝带桥诗以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材是济川功为韵十四首·其十三

往来欲休息,亦可乐自然。

上观云飞鸟,下看鱼泳川。

(0)

咏归亭

弓转寒溪月一湾,下临虎豹踞斓斑。

林烟开处飞层阁,云市穷头护远山。

衿佩光阴弦诵里,舟梁人物画图间。

红尘堆案那能到,只有渔舟自往还。

(0)

沁园春·其一次韵四友吴会卿次子西上

我爱□君,结屋并山,友松竹梅。

有倦游孤剑,暂悬素壁,醉吟行履,时印苍苔。

得失不惊,知恬交养,浩浩胸中何壮哉。

须知道,似骅骝万里,道路方开。相期湖上舒怀。

莫放过花枝与酒杯。

况上天已办,河东新赋,圜桥乐得,海内英才。

矍铄溪翁,据鞍一笑,画饼功名赋倘来。

长堤上,正柳花荷气,尽可追陪。

(0)

缙云寺

借问禅林景若何,半天楼殿冠嵯峨。

莫言暑气此中少,自是清风高处多。

岌岌九峰晴有雾,瀰瀰一水远无波。

我来游览便归去,不必吟成證道歌。

(0)

和蔡伯世韵二首·其一

钜璞希音未易知,芒鞋竹杖祇相宜。

还收北伐六奇计,归作东游五胜诗。

千里云山通梦想,十年笑语隔心期。

拟凭浩荡长江水,日落烟寒寄所思。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