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露丛中取次芳,愁边过却几重阳。
秋光到处多无主,不是闲花不肯香。
风露丛中取次芳,愁边过却几重阳。
秋光到处多无主,不是闲花不肯香。
这首诗《野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野菊在秋风露水中的独特风采,以及其不为世俗所拘、自开自落的自然本性,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精神的向往。
首句“风露丛中取次芳”,生动地描绘了野菊生长于风露交织的环境中,虽处平凡,却依然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芬芳。这里的“取次”二字,既表现了野菊生长环境的普通,也暗示了它不以环境的优劣来衡量自身价值的态度,展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
次句“愁边过却几重阳”,则通过时间的流逝,进一步强调了野菊在秋日的背景下,独自度过一个又一个重阳节的情景。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常与登高、赏菊等活动相关联。此处的“愁边”不仅指出了季节的更迭给人带来的某种情绪体验,也暗含了野菊在无人欣赏的环境中,仍坚守自我、不改初衷的精神品质。
后两句“秋光到处多无主,不是闲花不肯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和升华。诗人通过对比,指出在秋天的广阔天地间,许多地方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但并非所有的花朵都能像野菊一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散发出自己的香气。这里,“不是闲花不肯香”一句,既是对野菊独特魅力的赞美,也是对那些在特定环境下无法展现自己价值的“闲花”的惋惜。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由、独立人格的向往,以及对生命力量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野菊这一自然物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顽强、独立自主的一面,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自由的精神境界。
我爱□君,结屋并山,友松竹梅。
有倦游孤剑,暂悬素壁,醉吟行履,时印苍苔。
得失不惊,知恬交养,浩浩胸中何壮哉。
须知道,似骅骝万里,道路方开。相期湖上舒怀。
莫放过花枝与酒杯。
况上天已办,河东新赋,圜桥乐得,海内英才。
矍铄溪翁,据鞍一笑,画饼功名赋倘来。
长堤上,正柳花荷气,尽可追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