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厌藻蔓,畜鯸食以净。
因之殃及荷,霞朵无全柄。
植箔如蟹断,驱鯸种藕竟。
夏月原有荷,水亭香锦映。
一转移之间,是在格物性。
君子藉栽培,棫朴周诗咏。
谁云涉趣处,不可通为政。
湖中厌藻蔓,畜鯸食以净。
因之殃及荷,霞朵无全柄。
植箔如蟹断,驱鯸种藕竟。
夏月原有荷,水亭香锦映。
一转移之间,是在格物性。
君子藉栽培,棫朴周诗咏。
谁云涉趣处,不可通为政。
此诗描绘了荷塘生态与君子之德的隐喻。首句“湖中厌藻蔓,畜鯸食以净”以湖中藻类繁盛,鱼儿以之为食,引出生态平衡的概念。接着“因之殃及荷,霞朵无全柄”描述了生态破坏导致荷花受损的情景,暗含对环境破坏的忧思。
“植箔如蟹断,驱鯸种藕竟”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展示了人为干预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如同螃蟹切断竹箔,破坏了原有的秩序。最后,“夏月原有荷,水亭香锦映”则回忆了荷塘昔日的美好景象,与前文形成对比,强调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一转移之间,是在格物性”揭示了事物变化的瞬间,强调了观察和理解自然规律(格物)的重要性。接下来“君子藉栽培,棫朴周诗咏”将君子比作能妥善处理生态问题的智者,引用《诗经》中的“棫朴”来象征君子的美德,表达了对君子治理国家、保护自然的期待。
“谁云涉趣处,不可通为政”则提出疑问,指出在追求趣味的同时,不应忽视政治治理的责任,强调了环境保护与政治治理之间的关联,呼吁人们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要承担起保护自然的责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荷塘生态的变化,寓言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君子在其中应扮演的角色,体现了诗人对生态保护和道德治理的深刻思考。
篙师蓐食兴,捩舵天犹昧。
横空白雨来,潇潇响篷背。
遥指桐君庐,云深迷所在。
石尤挟银涛,怒激孤舟退。
起看山作围,坐爱鸥成队。
江柳袅繁丝,岸草拖轻黛。
眼餐困客途,林泉发胜概。
朗诵谢客诗,清游傥能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