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品鄱阳守,四人贤不知。
如何尧舜世,能使野无遗。
谁品鄱阳守,四人贤不知。
如何尧舜世,能使野无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州宅十二咏·四贤堂》。诗中通过对“四人贤”的赞美,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之情,以及在尧舜盛世时,贤者能够得到重用,使社会得以清明的美好愿景。
“谁品鄱阳守,四人贤不知。” 开篇即以疑问句式引出主题,将鄱阳守的品行与四位贤人的事迹相提并论,强调了这四位贤人在地方治理中的重要性,却鲜为人知,流露出对他们的默默奉献和不求闻达的赞美。
“如何尧舜世,能使野无遗。” 最后一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对比古代的尧舜盛世与当前的社会状况,表达了对贤者治理下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状态的向往。这里的“野无遗”形象地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的图景,即没有被遗忘或忽视的人和事,每个人都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崇高敬意,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和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日子启北辕,密懿遵江垾。
念昔火乍流,兹今冰未泮。
如何违盻间,相携就涂炭。
冥摄不待符,当暮宁容旦。
百岁若须臾,况乃未过半。
虽匪邺下才,能忘子桓叹。
浮荣诱人老,流景疾于窜。
慨靡黄金术,可以凌霄汉。
窃聆无生言,庶几叶幽玩。
东海焉可耕,衡庐不足家。
常闻金天女,漱液若木华。
高掌郁千寻,上有青莲花。
拍手呼鸾鸿,竦身凌紫霞。
子晋相绍介,洪崖御我车。
朱唇粲贝齿,永愿托姻娅。
碧藕吐瑶丝,火枣纷如瓜。
玉盎澄天酒,龙虎卫灵砂。
欢乐光景驶,千岁未为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