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茅来住水云边,面壁工夫几岁年。
已悟佛乘无小大,不知人事有推迁。
江湖远迹应俱扫,雨露恩深岂独偏。
井上辘轳移得去,钵盂到处濯清泉。
结茅来住水云边,面壁工夫几岁年。
已悟佛乘无小大,不知人事有推迁。
江湖远迹应俱扫,雨露恩深岂独偏。
井上辘轳移得去,钵盂到处濯清泉。
此诗《送颙天际入南禅》由明代诗人董纪所作,描绘了一位僧人结茅隐居于山水之间,潜心修行的场景。全诗以“结茅来住水云边”开篇,生动地勾勒出僧人远离尘嚣、遁入自然的生活状态。接下来,“面壁工夫几岁年”一句,点明了僧人长时间的静坐冥想,暗示其修行的深厚与持久。
“已悟佛乘无小大”,表明僧人已经领悟到佛法的真谛,无论大小事皆能从中参悟,体现了佛教中“一切法门平等”的思想。“不知人事有推迁”则表达了对世间变化无常的深刻理解,暗示修行者超脱于世俗纷扰之外。
“江湖远迹应俱扫”,借江湖远行之事,象征着僧人修行之路的漫长与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僧人坚定意志的赞美。“雨露恩深岂独偏”,则以自然界中的雨露比喻佛法的普照,强调佛法之恩泽广大,不应局限于某个人或某个地方。
最后,“井上辘轳移得去,钵盂到处濯清泉”,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僧人随缘而行、自在生活的态度。无论是移动井上的辘轳,还是在任何地方洗涤钵盂,都体现出僧人对生活琐事的淡然处之,以及对佛法实践的灵活运用。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内涵,也传达了对超凡脱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瀑流千尺射巃嵷,严壑幽深隐绿茸。
日踏披云台上路,满山开遍杜鹃红。
高士祠中曾小住,扪萝日上妙高台。
白云无尽先生去,洞口云飞我又来。
仙馆清斋读道书,黄庭写罢證真如。
放生记辍周颙馔,池上云泉看巨鱼。
三湖院外步长堤,堤下三湖印月低。
西北月同南月影,證从指月夜提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