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缘识·其六》
《缘识·其六》全文
宋 / 赵炅   形式: 七言律诗

随机发问绝亲疏,法界明文本不殊。

厌苦群生含万像,归依大觉达三无。

莲开湛寂真如境,屋里空劳总是虚。

缘起性中平等用,直须乐道善心居。

(0)
翻译
无论亲近还是疏远,佛法的本质并无差别。
众生厌恶痛苦,包含万物的形象,归向大彻大悟,达到无我、无欲、无执着的境界。
莲花开放在寂静的真如世界中,内心却常常空劳无获。
因果法则中,一切皆平等运用,应直接在善心中寻求快乐和真理。
注释
绝亲疏:无论亲近或疏远。
法界:佛法的世界。
本不殊:本质上没有不同。
厌苦:厌恶痛苦。
群生:众生。
含万像:包含万物的形象。
大觉:大彻大悟。
三无:无我、无欲、无执着。
莲开:莲花开放。
湛寂:寂静。
真如境:真如世界。
空劳:空虚劳累。
缘起:因果法则。
性中平等:一切平等。
直须:应当直接。
乐道:寻求快乐之道。
善心居:保持善良的心。
鉴赏

这首诗名为《缘识》(其六),出自宋代文学家赵炅之手。从内容来看,整首诗充满了深厚的佛法哲思和禅理。

"随机发问绝亲疏,法界明文本不殊。"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关系的境界,指的是在佛法的指导下,对待一切众生都能保持平等的心态,不因亲疏而有所差别。

"厌苦群生含万像,归依大觉达三无。"

这里描写了对世间众生的悲悯之心,以及引导他们走向佛法的愿望。"厌苦"指的是对痛苦的厌弃,而"归依大觉"则是指向往并追求最高的觉悟。

"莲开湛寂真如境,屋里空劳总是虚。"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禅定的境界,莲花般的清净与静谧,如同佛教中所说的"真如"(即真实不变的本体)。而"屋里空劳"则暗示了世间的忙碌和虚幻无常。

"缘起性中平等用,直须乐道善心居。"

最后两句强调了因缘生起的一切现象,在佛法中都应被视为平等无二,而修行之人应当安住在这种平等的智慧和善良的心态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教理念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觉悟的精神境界。

作者介绍

赵炅
朝代:宋

猜你喜欢

南辕杂诗一百八章·其八十七

京国隔已遥,昨夜梦相赴。

城东有斜巷,是我旧居住。

胡为棘在门,履之森可怖。

相依为室家,既去即行路。

飞燕乘作巢,空庭积残絮。

凄凄月入帷,照我壁间句。

(0)

书鲁一同诗后三章·其二

造语慑群子,卮言沥九经。

千锤极坚老,一掉转空灵。

海尽仙山出,天高古月冥。

泠然张上乐,未许下方听。

(0)

元夕吴阊纪游诗四章·其四

若或遇之阆风台,琼花作息虬为胎。

洞庭平掌高筵开,玉琴一抚天风来。

仙蛾如雪匝行杯,箜篌小部列屏障,且歌且咽羞迟回。

醉眠鹤背看尘宇,万梦如蚊月亭午。

月从天上照歌舞,人自人间梦凄雨。

(0)

同张徵君澹游蕊珠院分赋诸景仿六言七章·其三榆龙榭

万片玉鳞已蜕,千年铁性成顽。

谁与摩挲明月,可怜偃蹇空山。

(0)

悔曾九章·其一

磊落吾生少负才,悔曾结客向燕台。

缠头压马听歌去,绣臂韝鹰看猎来。

上谷流云摇短袷,大梁积雪照深杯。

谁怜侠想都消尽,洒涕当风感郁哀。

(0)

扇影词三十八章·其十八

红阑宛转段家桥,媚向东风倚病腰。

侧鬓西泠看山色,水荭花影上春绡。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