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雨春岚重,微风松韵清。
泊舟古观下,卧听山鸟声。
行乐惬幽步,访僧舒远情。
仙翁遁世久,岩壑自峥嵘。
丹灶颇可识,故基犹未平。
何当遁世网,来此饭黄精。
欲雨春岚重,微风松韵清。
泊舟古观下,卧听山鸟声。
行乐惬幽步,访僧舒远情。
仙翁遁世久,岩壑自峥嵘。
丹灶颇可识,故基犹未平。
何当遁世网,来此饭黄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中春日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隐逸遁世的情怀。
“欲雨春岚重,微风松韵清”两句勾勒出一个春天即将降雨但尚未到来的氛围,岚气缭绕而微风轻拂,带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这里的“欲雨”和“微风”,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寂然与淡定。
“泊舟古观下,卧听山鸟声”则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停泊船只,在古老的观中安卧,以听那些远离尘嚣的山间鸟鸣。这里的“泊舟”和“卧听”,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静谧声音的欣赏,以及他与世隔绝的心境。
接着,“行乐惬幽步,访僧舒远情”两句展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态,他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漫步,寻访山中的僧人,以此来舒缓自己的情怀。诗人通过与自然和宗教交流,达到内心的平和。
“仙翁遁世久,岩壑自峥嵘”则是对一位长期隐居山林的高僧的赞美。这位“仙翁”已然融入了山林之中,与自然界合而为一,而岩石之间的崎岖之地,也成了他的生活场所。
“丹灶颇可识,故基犹未平”两句可能是在描述诗人对某种遗迹或古老建筑的观察。这里的“丹灶”,可能指的是古代祭祀用的炉灶,而“故基犹未平”则是说这些遗迹尚未被完全平复,依然保留着历史的痕迹。
最后,“何当遁世网,来此饭黄精”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摆脱尘世的羁绊,在这样的清幽之地,以采集自然界中的灵芝草(黄精)为食,过上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春日景色的描写,以及诗人与自然交流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和。
同年进士同坛僧,暂联戢戢如浮萍。
一从仕版秪事役,往往牢落如明星。
假能作意笃恩好,言语不过时芳馨。
死生贵贱两乖角,黄钟可扣非柔莛。
吾见何子取路别,秋霜皦日看鸿冥。
一言意合即定分,咄嗟洞见无留停。
慈亲八十发黄素,稚子三岁眸青荧。
此翁贫苦不敢叹,意欲欢笑娱亲庭。
往年我官南武郡,士有林子家伶俜。
一儿得官走上国,投铨中品书安宁。
忽去病死不得返,我亦愤泣伤飘零。
徐言中表有贤丈,已收旅骨依林坰。
是年我归再通讯,冬日已照尧阶蓂。
书中报我方急扰,我意官下非常经。
鄱阳胡子遽客死,此翁立为营辎軿。
我时方卧生叹息,不觉洒泪沾床屏。
恩宜先施士固有,德不期报人谁听。
贫犹务德幸今见,死不背义闻前铭。
又思此翁乃常履,盛誉未足滋芳名。
有如此翁空试用,慕附始见真膻腥。
一官未用念乡里,九鼎自合尊朝廷。
行看謦欬立事业,下邦震动如雷霆。
淮田野人分屏置,双鬓不复当年青。
乾愁道路阻会面,恨酒不醉嗟长醒。
短书一纸说情状,安得模写无馀形。
何如未决待清暑,尚期一醉同壶瓶。
《寄何宣仲》【宋·王洋】同年进士同坛僧,暂联戢戢如浮萍。一从仕版秪事役,往往牢落如明星。假能作意笃恩好,言语不过时芳馨。死生贵贱两乖角,黄钟可扣非柔莛。吾见何子取路别,秋霜皦日看鸿冥。一言意合即定分,咄嗟洞见无留停。慈亲八十发黄素,稚子三岁眸青荧。此翁贫苦不敢叹,意欲欢笑娱亲庭。往年我官南武郡,士有林子家伶俜。一儿得官走上国,投铨中品书安宁。忽去病死不得返,我亦愤泣伤飘零。徐言中表有贤丈,已收旅骨依林坰。是年我归再通讯,冬日已照尧阶蓂。书中报我方急扰,我意官下非常经。鄱阳胡子遽客死,此翁立为营辎軿。我时方卧生叹息,不觉洒泪沾床屏。恩宜先施士固有,德不期报人谁听。贫犹务德幸今见,死不背义闻前铭。又思此翁乃常履,盛誉未足滋芳名。有如此翁空试用,慕附始见真膻腥。一官未用念乡里,九鼎自合尊朝廷。行看謦欬立事业,下邦震动如雷霆。淮田野人分屏置,双鬓不复当年青。乾愁道路阻会面,恨酒不醉嗟长醒。短书一纸说情状,安得模写无馀形。何如未决待清暑,尚期一醉同壶瓶。
https://shici.929r.com/shici/SXazH5GZ9.html
一僧据几坐,众僧列其间。
纷纷士与女,其外复相环。
娟娟谁家女,粉面垂烟鬟。
既为时俗妆,复著道士冠。
一闻法师唱,先众低朱颜。
俯仰皆中度,仪矩如素闲。
众僧推举首,往往务旁观。
云是良家子,良人缀朝端。
二十哭其夫,蕙帏守奇单。
誓保岁寒节,悼往时汍澜。
邻女闻好色,愿见无由缘。
孺枝无杂匹,对镜有孤鸾。
如此十馀载,里巷不敢欢。
岁久厌俗累,幡然学僧禅。
朝朝事香火,常念舍嚣烦。
遂来佛寺中,圆顶杂长髯。
未能问以此,吁嗟涕以潸。
女子本柔静,闺房不肯安。
当初红颜时,何必同茕鳏。
所行虽失节,尚可求芝兰。
如今馀艳态,却来叩幽关。
进退两无据,此道何漫漫。
京城富贵家,妍丽出尘寰。
不肯自爱重,白日呈妖娴。
廉耻节既丧,万里来夷蛮。
向来红面女,十九逢时艰。
奈何兵戈中,此风不为删。
僧乎尔其能,为我逃穷山。
《观讲师有感》【宋·王洋】一僧据几坐,众僧列其间。纷纷士与女,其外复相环。娟娟谁家女,粉面垂烟鬟。既为时俗妆,复著道士冠。一闻法师唱,先众低朱颜。俯仰皆中度,仪矩如素闲。众僧推举首,往往务旁观。云是良家子,良人缀朝端。二十哭其夫,蕙帏守奇单。誓保岁寒节,悼往时汍澜。邻女闻好色,愿见无由缘。孺枝无杂匹,对镜有孤鸾。如此十馀载,里巷不敢欢。岁久厌俗累,幡然学僧禅。朝朝事香火,常念舍嚣烦。遂来佛寺中,圆顶杂长髯。未能问以此,吁嗟涕以潸。女子本柔静,闺房不肯安。当初红颜时,何必同茕鳏。所行虽失节,尚可求芝兰。如今馀艳态,却来叩幽关。进退两无据,此道何漫漫。京城富贵家,妍丽出尘寰。不肯自爱重,白日呈妖娴。廉耻节既丧,万里来夷蛮。向来红面女,十九逢时艰。奈何兵戈中,此风不为删。僧乎尔其能,为我逃穷山。
https://shici.929r.com/shici/YgRwK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