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瑄上人·其三》
《赠瑄上人·其三》全文
宋 / 王灼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白发潜庵老,近者焚翰墨。

长身书台子,江湖断信息。

肥宗与短演,见面应不识。

桑门减诗侣,熟念气填臆。

惟师两无择,同我滞乡国。

努力事唱酬,异时亦南北。

(0)
翻译
一位隐居的老者满头白发,最近焚烧了他的笔墨。
他那高大的身影坐在书桌前,与外界的联系仿佛被江湖阻隔。
那些肥胖和瘦小的朋友,如果再见,可能已经认不出彼此。
僧侣们失去了诗友,心中对旧日友情的记忆充满思念。
只有师徒两人,共同困守在这片乡土。
我们努力互相唱和,将来或许能跨越南北的距离。
注释
白发:形容人的头发已白,表示年老。
潜庵:隐居的庵堂,指老者的居所。
翰墨:书法和诗文,代指文化活动。
长身:身材高大。
书台子:书桌。
桑门:出家僧人。
诗侣:诗歌的朋友,指有共同爱好的人。
滞乡国:困守在家乡,无法远行。
唱酬:互相作诗酬答,文学交流。
异时:将来,以后。
南北:这里泛指地域,可能暗示离开家乡到远方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灼的作品,名为《赠瑄上人(其三)》。诗中通过对旧时友人的回忆和书信往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失去的时代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首句“白发潜庵老”直接点出诗人年迈,隐居生活的景象。“近者焚翰墨”则透露出诗人对文字和书信的依恋与珍视。翰墨在古代通常指代文人的笔墨、纸张等物品,这里强调了诗人对于文字记录的重视。

“长身书台子,江湖断信息”两句,则描绘出诗人在高大的书桌前,对着已被切断的外部消息而感慨。长身可能暗示诗人的孤独与沉思,而江湖断信息则是对外界联系中断的一种无奈表达。

“肥宗与短演,见面应不识”这两句,从字面上看,是说肥宗和短演两人若相见也难以相认,但在诗的语境中,这里更可能是在描绘诗人对于旧友的怀念,即便是重逢,也已无法恢复往日的情谊。

“桑门减诗侣,熟念气填臆”则表达了诗人在思念旧友时的心情。桑门通常指代隐居之所,而诗侣则是文人之间的交往。这两句通过对往昔交游的回忆,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怀旧之情。

“惟师两无择,同我滞乡国”这两句中,“惟师”应指代某位尊敬的人物,而“两无择”则表明在选择上并无偏向。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诗人与这位长者(或老师)共同处于乡土之中的情感联系。

末尾两句“努力事唱酬,异时亦南北”,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坚持和对友人的思念,即便是身在异地,也会通过文字交流心声。这也暗示了即使时空相隔,文人的情感联结依旧存在。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境遇与时代变迁的反思,展现了一位宋代文学家对于友情、文学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王灼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题巨然平湖舟泊图

遥岑矗矗水潺潺,茆屋松风昼掩关。

落日钟声来远寺,行人初向石桥还。

(0)

韶石渡头,舟横野水。汾阳浪里,棹发孤烟。

云月无私,溪山岂异。一言合辙,千里同风。

八千弟子今何在,万里山河属帝家。

(0)

涟漪洞

石窦定神鹓,控隘潭水际。

神灵浮槎入,想到珠宫憩。

岂似武陵源,尚容人避世。

(0)

蒙文中县丞以诗送苦笋走笔六首为谢·其二

张衡愁坐政烦冤,下箸南烹炤午槃。

老作禅痴多不肉,每观觳觫鼻辛酸。

(0)

蒙若拙宠次陈敏彦韵三和·其一

彤墀日觐赤霜袍,何苦怀归问大刀。

吴坂未逢惊騕袅,丰城行见拭豪曹。

庙堂仄席方求助,筦库飞刍莫讳劳。

即向词垣摛外翰,当年仙桂几枝高。

(0)

次韵德升见怀

米廪无喧似结庐,一檐寒竹伴幽虚。

閒开桑落倾浮蚁,净展芸签拂蠹鱼。

频枉诗筒从我读,已留斋壁待君书。

二千石子人中爽,风月高情更起予。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