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路人骈叠,春来乐未曾。
初圆新岁月,竞赏上元灯。
秉烛游还懒,敲门唤不应。
沃愁须底物,况有酒如渑。
衢路人骈叠,春来乐未曾。
初圆新岁月,竞赏上元灯。
秉烛游还懒,敲门唤不应。
沃愁须底物,况有酒如渑。
这是一首描绘上元节(即元宵节,又称为元夕,通常指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即春节后的第十五天)景象与情感的诗句。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节日氛围的细腻描绘,以及他内心的孤寂与怀念。
首先,"衢路人骈叠,春来乐未曾"一句,衢路指的是市集之间的小巷,人骈叠则形容了人们聚集热闹的情景。然而诗人却感受不到应有的节日欢乐,这种情绪的描写透露出某种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接着是"初圆新岁月,竞赏上元灯",这里的“初圆”指的是新的一轮明月升起,而"新岁月"则代表着时间的流转和新的开始。"竞赏上元灯"表达了人们对于节日美好景象的共同喜爱与追求。
第三句"秉烛游还懒,敲门唤不应"中,"秉烛"意指手持蜡烛,而"游还懒"则透露出诗人在夜晚漫步时的悠闲心态。"敲门唤不应"则是孤寂感受的深化,这里敲门的人可能是在寻找某种回应或者陪伴,但却得不到,增加了整体情绪的复杂性。
最后两句"沃愁须底物,况有酒如渑"。"沃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思念,而"须底物"则暗示着这些情感是深藏不露的。"况有酒如渑"中的"酒如渑"形容酒很多,可能是在用酒来消解或忘却那些愁绪。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节日景象的细腻描写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在元宵之夜独自徘徊时的心境。
缭墙黏藓,糁径飞梅,春绪无赖。
绣压垂帘,骨有许多寒在。
宝幄香消龙麝饼,钿车尘冷鸳鸯带。
想西园,被一程风雨,群芳都碍。
逗晓色、莺啼人起,倦倚银屏,愁沁眉黛。
待拼千金,却恨好晴难买。翠苑欢游孤解佩。
青门佳约妨挑菜。柳初黄,罩池塘、万丝愁霭。
半空河影流云碎,亭皋嫩凉收雨。
井叶还惊,江莲乱落,弦月初生商素。堂深几许。
渐爽入云帱,翠绡千缕。
纨扇恩疏,晚萤光冷照窗户。
文园憔悴顿老,又西风暗换,丝鬓无数。
灯外残砧,琴边瘦枕,一一情伤迟暮。故人倦旅。
料渭水长安,感时吟苦。正自多愁,砌蛩终夜语。
平生愿识韩,一见屣履迎。
自揣何所持,徒有汗背惊。
下士公盛德,事贤我真情。
西南大幕府,控制七十城。
自公归奏功,泰阶夜光明。
上前论宾客,岂但丞冰衡。
况公天人学,根本敬与诚。
么么见事功,万物待生成。
三月涨桃花,镜面江流平。
若为化樯乌,亲送帆楫行。
临风嘿悽然,一纸聊寄声。
上有字加餐,意重千金轻。
勿言暂暌阔,四海如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