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宵雨十六日晴二首·其二》
《元宵雨十六日晴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李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衢路人骈叠,春来乐未曾。

初圆新岁月,竞赏上元灯。

秉烛游还懒,敲门唤不应。

沃愁须底物,况有酒如渑。

(0)
注释
衢路:指大路或者热闹的街道。
骈叠:人多拥挤。
未曾:从未。
初圆:刚刚圆满,指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上元灯:元宵节的灯笼。
秉烛:手持蜡烛。
沃愁:消除忧愁。
底物:什么东西。
如渑:形容酒醇厚如渑池之水。
翻译
衢州路上人潮拥挤,春天来临却未曾感到快乐。
刚刚开始的新年月圆之夜,人们竞相欣赏元宵节的灯火。
手持蜡烛游玩都显得懒散,敲门呼唤无人回应。
要消除忧愁需要什么,更何况还有像渑池那样醇厚的美酒。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上元节(即元宵节,又称为元夕,通常指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即春节后的第十五天)景象与情感的诗句。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节日氛围的细腻描绘,以及他内心的孤寂与怀念。

首先,"衢路人骈叠,春来乐未曾"一句,衢路指的是市集之间的小巷,人骈叠则形容了人们聚集热闹的情景。然而诗人却感受不到应有的节日欢乐,这种情绪的描写透露出某种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接着是"初圆新岁月,竞赏上元灯",这里的“初圆”指的是新的一轮明月升起,而"新岁月"则代表着时间的流转和新的开始。"竞赏上元灯"表达了人们对于节日美好景象的共同喜爱与追求。

第三句"秉烛游还懒,敲门唤不应"中,"秉烛"意指手持蜡烛,而"游还懒"则透露出诗人在夜晚漫步时的悠闲心态。"敲门唤不应"则是孤寂感受的深化,这里敲门的人可能是在寻找某种回应或者陪伴,但却得不到,增加了整体情绪的复杂性。

最后两句"沃愁须底物,况有酒如渑"。"沃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思念,而"须底物"则暗示着这些情感是深藏不露的。"况有酒如渑"中的"酒如渑"形容酒很多,可能是在用酒来消解或忘却那些愁绪。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节日景象的细腻描写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在元宵之夜独自徘徊时的心境。

作者介绍

李洪
朝代:明

猜你喜欢

登姑苏台

规模高敞俯城池,未必斯台是故基。

风月祇招人感慨,江山不管国兴衰。

几年勾践雠思复,终日吴王醉不知。

却使五湖烟浪里,扁舟一叶载西施。

(0)

倦寻芳

缭墙黏藓,糁径飞梅,春绪无赖。

绣压垂帘,骨有许多寒在。

宝幄香消龙麝饼,钿车尘冷鸳鸯带。

想西园,被一程风雨,群芳都碍。

逗晓色、莺啼人起,倦倚银屏,愁沁眉黛。

待拼千金,却恨好晴难买。翠苑欢游孤解佩。

青门佳约妨挑菜。柳初黄,罩池塘、万丝愁霭。

(0)

台城路/齐天乐.寄弁阳翁

半空河影流云碎,亭皋嫩凉收雨。

井叶还惊,江莲乱落,弦月初生商素。堂深几许。

渐爽入云帱,翠绡千缕。

纨扇恩疏,晚萤光冷照窗户。

文园憔悴顿老,又西风暗换,丝鬓无数。

灯外残砧,琴边瘦枕,一一情伤迟暮。故人倦旅。

料渭水长安,感时吟苦。正自多愁,砌蛩终夜语。

(0)

寿兴国守

缥缈黄堂拥瑞烟,神光照社记当年。

风云庆会千龄际,萸菊佳辰六日前。

簜节已尝烦出使,辅藩聊复赖于宣。

庙堂参赞犹虚位,飞诏行看下九天。

(0)

杂诗十首·其二

燕雀贺厦屋,虫蚁慕腥膻。

野花引飞蝶,古木来嘶蝉。

秋天百虫吟,春天百禽喧。

翟公真闇事,喜愠见色言。

(0)

送罗制参

平生愿识韩,一见屣履迎。

自揣何所持,徒有汗背惊。

下士公盛德,事贤我真情。

西南大幕府,控制七十城。

自公归奏功,泰阶夜光明。

上前论宾客,岂但丞冰衡。

况公天人学,根本敬与诚。

么么见事功,万物待生成。

三月涨桃花,镜面江流平。

若为化樯乌,亲送帆楫行。

临风嘿悽然,一纸聊寄声。

上有字加餐,意重千金轻。

勿言暂暌阔,四海如弟兄。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