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高敞俯城池,未必斯台是故基。
风月祇招人感慨,江山不管国兴衰。
几年勾践雠思复,终日吴王醉不知。
却使五湖烟浪里,扁舟一叶载西施。
规模高敞俯城池,未必斯台是故基。
风月祇招人感慨,江山不管国兴衰。
几年勾践雠思复,终日吴王醉不知。
却使五湖烟浪里,扁舟一叶载西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姑苏台所见所感。开篇两句“规模高敞俯城池,未必斯台是故基”,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历史的宏伟建筑,表达了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情怀。
接下来的“风月祇招人感慨,江山不管国兴衰”四字,抒发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所激发的感慨之情。风月虽美好,却也无常,江山更是见证了朝代更迭,这种超脱的情怀令人沉思。
“几年勾践雠思复,终日吴王醉不知”两句,诗人通过历史上的勾践和吴王的故事,表达了对昔日英雄事迹的追忆与赞美,同时也透露出某种无奈和超脱。勾践曾在姑苏台上发誓报仇,吴王则沉迷于酒色,不知国之将亡,这里的“醉不知”正是这种历史悲剧的写照。
最后两句“却使五湖烟浪里,扁舟一叶载西施”,诗人以轻巧的笔触,将视线转移到姑苏台下,五湖烟水间,一只小舟上坐着西施,这不仅是对美景的描绘,也是在表达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西施在这里象征着美好与纯净,而那扁舟一叶,则似是诗人心之所向。
整首诗通过对姑苏台及其历史的回忆,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独到的哲思,是一篇情景交融、意蕴深远的佳作。
雪霁燕山北,梅残汉苑东。
客星开夕燕,人日听春鸿。
绿鬓愁堪短,青云计未工。
年华双鸟去,岁事一尊同。
湖海烽烟里,乾坤聚散中。
金花遥对月,玉树迥含风。
笔共江淹俊,途俱阮藉穷。
中原携数子,去矣上崆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