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三到楚江边,阻上衡山信鲜缘。
此去便为归老计,不知重到是何年。
七年三到楚江边,阻上衡山信鲜缘。
此去便为归老计,不知重到是何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亲临南岳的遗憾与复杂心情。诗中“七年三到楚江边”,描述了诗人多次造访楚江,却始终未能如愿前往南岳,体现了命运的捉弄和世事的无常。“阻上衡山信鲜缘”,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遗憾,暗示了诗人与南岳之间似乎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
“此去便为归老计”,透露出诗人可能已将南岳视为晚年归宿之地,显示出对这一圣地的向往与渴望。然而,“不知重到是何年”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不确定感,预示着这次未能成行或许意味着未来再访的可能性渺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未完成心愿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旅途中的遗憾与期待的深刻体会。它不仅是一次未遂旅行的记录,更是一种心灵深处对美好事物追求与失落的抒发。
梅花树下梅花石,花作玉痕石铁色。
黄筌粉本花光枝,风吹数片尤奇特。
何年处士横斜句,影落寒溪印苔碛。
又疑飞自罗浮来,花仙谪堕投苍璧。
或是天星下陨时,打著梅梢灭不得。
若非曾支织女机,机上花纹相照射。
定是荆和泣玉时,泪入璞间馀点滴。
不然越女昔浣纱,指痕印粉难揩拭。
荒唐诡幻不可穷,我自稽经探根极。
傅岩人去实和羹,花落空岩馀此迹。
花开花落几春风,弃捐墙角真堪惜。
携向檐前洗濯看,相对无言三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