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莱隐穷楚,因与时世隔。
暮归怪车辙,夜起避山泽。
若人不可见,况肯低颜色。
安知丛台下,一旦三千客。
西边竟不还,嗟哉少良画。
老莱隐穷楚,因与时世隔。
暮归怪车辙,夜起避山泽。
若人不可见,况肯低颜色。
安知丛台下,一旦三千客。
西边竟不还,嗟哉少良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老莱子在楚地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老莱子与世隔绝,生活简朴,夜晚时分,他甚至会避开山泽以避免危险。诗人通过“若人不可见,况肯低颜色”表达了对这位隐士难以触及的敬仰之情。接着,诗人以“安知丛台下,一旦三千客”暗示了老莱子虽然隐居,但他的名声和影响力依然深远,曾经有过三千宾客的盛况。然而,“西边竟不还”,诗人感叹老莱子最终未能返回西方,留下了一个未完成的故事。整首诗通过对比隐居生活与外界的联系,以及对老莱子命运的惋惜,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英雄的怀念。
北风掠地天欲晴,街东街西人不行。
山城早闭灯火静,霜月自照鸱鸦鸣。
一檐梅意春欲动,星斗阑干天宇空。
一生爱梅复欲月,独酌月明花作供。
南楼鼓寒声重迟,醉眼看花越更奇。
牵衣儿女催翁归,翁醉正赋寒梅诗。
濯枝雨乾溪水碧,西南天高月斜白。
谁家醉竹生莓墙,一本风烟三十尺。
去时箫鼓红梅灯,青秧白水蝌蚪鸣。
梦寻北湖弄素月,一叶醉度琉璃城。
残编断砚烟雨湿,短衣小冠尘土涩。
回头不敢望前程,九十九峰如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