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更赋一首》
《更赋一首》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纸阁新糊拥乱书,青灯依旧照诗癯。

隔城经月疏相见,却忆金陵瞌睡图。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èngshǒu
sòng / jiǒng

zhǐxīnyōngluànshūqīngdēngjiùzhàoshī

chéngjīngyuèshūxiāngjiànquèjīnlíngshuì

翻译
新糊的纸阁堆满凌乱的书籍,青灯依然照亮我消瘦的身影。
隔着城墙,我们已有一个月没见面了,此刻想起在金陵那些困倦的时光。
注释
纸阁:用纸糊成的阁子,可能指书房或藏书之处。
新糊:新近糊上的。
乱书:散乱的书籍。
青灯:油灯,颜色发青,形容光线微弱。
诗癯:写诗的人显得清瘦,形容诗人生活简朴或心境清苦。
隔城:分隔在城市的不同地方。
经月:经过一个月。
疏相见:稀疏地见面。
却忆:回忆起。
金陵:古称南京,这里代指某个地方。
瞌睡图:困倦的画面,可能指过去的某种情景。
鉴赏

这两句诗是苏轼的风格,但并非出自他的手笔。我们可以看到诗中蕴含着淡淡的怀旧之情和文人对书卷的依赖。

“纸阁新糊拥乱书,青灯依旧照诗癯。”这里,“纸阁”指的是书房或藏书的地方,“新糊”则是指刚修补好的书籍。“拥乱书”描绘了一种书籍堆积如山、杂乱无章的景象。这种情形可能反映了作者对知识和学问追求的迫切,以及面对浩瀚书海时的一种无从下手的茫然感。“青灯依旧照诗癯”则是说虽然时间流转,但那盏青色的油灯仍然陪伴着诗人,照亮了他阅读、思考时的身影。这里的“诗癯”可能指的是书案或是书籍上留下的墨迹,也有可能暗喻诗人的头发因勤学而斑白。

“隔城经月疏相见,卻憶金陵瞌睡图。”这两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隔城”意味着与所思之人被城墙阻隔,“经月”则是时间流逝,两个字轻描淡写地抹去了时光的痕迹。“疏相见”指的是难得一见,这里的“疏”字用得恰到好处,既形容了时间的稀疏,也描绘出两地之间会面的不易。“卻憶金陵瞌睡图”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的回忆,“瞌睡图”可能是指某种画作,或是诗人脑海中的一幅想象中的图景,代表了一段宁静而美好的时光。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通过对书籍的描述和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怀旧,以及他对于知识、艺术和情感世界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频果乾·其三

上林频果最称珍,夏熟樱桃共荐新。

作脯不教南客识,玉盘争取更贻人。

(0)

广州北郊作·其七

咫尺阴山接越台,夕阳吹角打围来。

挥鞭乱渡韸韸水,驼背佳人满紫埃。

(0)

木棉·其一

春暖春寒二月天,祝融祠畔冶游偏。

木棉花老频飘絮,如雪纷纷坠锦鞯。

(0)

咏金陵曲中遗事·其三

秦淮灯接凤凰台,胜会相将盒子开。

未暮私将帘半捲,外人知道所欢来。

(0)

题王给谏乌丝红袖图·其一

芙蓉无数水中开,化作鸳鸯七十来。

争爱夕郎辞赋好,持笺一一向琴台。

(0)

送戴使君·其四

旌节翩翩度岭云,红梅不及尔清芬。

惭予亦与罗敷似,不识东方一使君。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