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月半挂帘钩上,轻钩恨眼,牢锁眉心。
漏短夜长,孤烛不照窗深。
沈水旋添袖香,重衣篝、薄掩辟寒金。
最凄楚、残蛩虚籁,似助哀吟。
孀娥倩影亭亭立,怕今宵、碧天离梦难寻。
厌旅倦怀,空自抚剑雷音。
争遣酒边效蛮语,只怜山袋怯瑶簪。
萧瑟意、穷秋老,尽百感光阴。
缺月半挂帘钩上,轻钩恨眼,牢锁眉心。
漏短夜长,孤烛不照窗深。
沈水旋添袖香,重衣篝、薄掩辟寒金。
最凄楚、残蛩虚籁,似助哀吟。
孀娥倩影亭亭立,怕今宵、碧天离梦难寻。
厌旅倦怀,空自抚剑雷音。
争遣酒边效蛮语,只怜山袋怯瑶簪。
萧瑟意、穷秋老,尽百感光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秋景的画面,以月光、孤烛和虫鸣为主要元素,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缺月半挂帘钩上",以月的不完整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轻钩恨眼,牢锁眉心",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思绪的凝重。
"漏短夜长,孤烛不照窗深",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漫长和寂静,暗示了诗人难以入眠的孤寂。"沈水旋添袖香,重衣篝、薄掩辟寒金",借衣物的温暖和香气来衬托内心的寒冷,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最凄楚、残蛩虚籁,似助哀吟",秋虫的鸣叫仿佛在共鸣诗人的哀伤,增添了悲凉的气氛。"孀娥倩影亭亭立",以嫦娥的孤独形象寓言诗人的孤寂,"怕今宵、碧天离梦难寻",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
"厌旅倦怀,空自抚剑雷音",透露出诗人的漂泊之苦和壮志未酬的无奈。"争遣酒边效蛮语,只怜山袋怯瑶簪",借饮酒和少数民族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又以佩戴瑶簪的女子为寄托,强化了思乡之情。
最后,"萧瑟意、穷秋老,尽百感光阴",以秋天的凋零和时光的流逝,总结了诗人的种种感慨,流露出深深的忧郁和人生无常的感叹。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诗人周岸登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