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锁短篱花,云笼长堤树。
微风拂袖来,秋燕穿篱去。
暝色递秋声,桐叶洒秋雨。
湘帘终日垂,砌下寒螀语。
烟锁短篱花,云笼长堤树。
微风拂袖来,秋燕穿篱去。
暝色递秋声,桐叶洒秋雨。
湘帘终日垂,砌下寒螀语。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雨中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情感的交融。
首句“烟锁短篱花,云笼长堤树”,以烟雾缭绕的短篱和被云层覆盖的长堤树木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氛围。烟与云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天气的阴沉与湿润,为后续的秋雨渲染了基调。
接着,“微风拂袖来,秋燕穿篱去”两句,将视角转向了更为生动的动态场景。微风轻拂,似乎带着一丝凉意,秋燕在篱笆间穿梭,既表现了季节的更替,也赋予了画面以生机与活力。燕子的活动与微风的轻抚相映成趣,增添了诗的灵动性。
“暝色递秋声,桐叶洒秋雨”则进一步深化了秋夜的意境。暮色中传来秋夜特有的声音,桐树叶在秋雨的滋润下轻轻飘落,这一静一动的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也通过声音与视觉的结合,强化了秋夜的宁静与凄美。
最后,“湘帘终日垂,砌下寒螀语”以湘帘的垂挂和寒螀(即蟋蟀)的低吟作为收尾,将整个画面定格在一个充满诗意的静默之中。湘帘的垂挂象征着空间的封闭与隔绝,而寒螀的低语则在寂静中传递着生命的气息,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布局,成功地捕捉了秋雨季节的独特韵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细腻情感的表达。
君不见鄂渚山环少城半,高牙之冲仰飞观。
裴回华月天一隅,缥缈青山江两岸。
题榜南楼非昔时,今人可复识元规。
唯馀在得昔时月,与此江山长住持。
公堂坐啸无留事,清夜登临谁辨此。
流风逸响殆千年,初见东吴贵公子。
剸繁健手付方州,迎刃未始逢全牛。
潢池小儿归田畴,田无高下乃多收。
每寻不浅胡床兴,更有歌人行酒筹。
明日云帆望峣阙,镜湖老生愁欲绝。
一钱何敢浼刘公,送行聊以南楼月。
照见金闺待漏时,结佩正冠勤晓谒。
公乎莫负鲈鱼菰菜期,衣锦东还使持节。
西崦一株梅,在野何清丽。
遥知不是雪,香散青林际。
肆筵宾沓来,秉炬仆相递。
幸蒙五字诗,妙敌一言蔽。
便恐清夜阑,行酒莫濡滞。
莓苔何必扫,月地作瑶砌。
细蕊护檀心,已带轻酸味。
为语青裙妪,斤斧烦叱卫。
会有移根人,趁得春风至。
颗颗调君羹,年年映尘世。
来游者谁子,此兴恐难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