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下清阴引兴长。坐中初识令君香。
揽将风月归诗薮,乞得溪山作醉乡。
怜我老,与传觞。吴霜点鬓又何妨。
只应银烛交红夜,羞对双歌发彩光。
岩下清阴引兴长。坐中初识令君香。
揽将风月归诗薮,乞得溪山作醉乡。
怜我老,与传觞。吴霜点鬓又何妨。
只应银烛交红夜,羞对双歌发彩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一止的《鹧鸪天》,是一首咏叹自然之美、表达对隐逸生活向往的心情。诗中“岩下清阴引兴长”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岩下,清凉的阳光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接着“坐中初识令君香”,则是说在宁静的环境中,初次品尝到君子的高尚情操如同美好的香气。
诗人的意境随后扩展,他想要将风月之美纳入自己的诗藩之内,使自然与文学完美结合。同时,又有“乞得溪山作醉乡”之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大自然中找寻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园,借酒浊忘世俗的喧嚣。
而“怜我老,与传觞”则是诗人自伤年华已逝,感慨万分,却又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只愿意独自享受清醇。紧接着,“吴霜点鬓又何妨”,这里的“吴霜”指的是头发如雪,这里诗人虽然年老,但仍然对生活持有乐观态度,认为即使到了白发苍苍的年龄,也无需有什么顾忌。
最后两句“只应银烛交红夜,羞对双歌发彩光”,则是在描绘一个温馨和谐的夜晚场景。诗人希望在这样安静的夜晚,只有银色的蜡烛与红色的灯火交相辉映,而不需要豪华的音乐,因为即使是简单的对唱,也能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淡泊明志、超脱尘世的追求,以及他对于生命晚境中仍然保持乐观态度的哲学思考。
五里十里销磨尽,千蹄万蹄来往踪。
古今不是不经历,踏破青山重复重。
经月不出户,堂上多绿苔。
忽有方外客,衣披稻畦来。
来从青山下,手把纨素裁。
笔草数行字,瘦蛇起春雷。
渴墨未散雾,屈角麟欲开。
装为两大轴,置我并琼瑰。
懒瞋长须奴,挂壁不扫埃。
智永与怀素,其名久崔嵬。
师今继此学,入神在徘徊。
未料辄以我,便比和羹梅。
我心常苦酸,得姓何可能。
忆同仲春月,冒雨过穰亭。
聊酌山酒别,独吟夜灯青。
明朝上岭路,群岫张云屏。
忽入川谷秀,固非平生经。
绿竹间红萼,紫藤垂千扃。
春塘水决决,野老发星星。
田父相与至,里言尚可听。
始闻丹砂岑,遂识五垄形。
傍瞻禹汤迹,竞信庙貌灵。
邀我陟巉巉,宿雾方冥冥。
暗沾衣裘湿,时袭草木馨。
栋宇敞绝顶,牲酒列幽亭。
竹杯占祸福,巫锦醉一咛。
日晏别云外,月出至近坰。
仆夫疲不进,鞭策无暂停。
我马忽颠坠,君心同鹡鸰。
再驾体无伤,扣关烛已荧。
自兹期莫逆,未契心所铭。
匆匆操行袂,汎汎如水萍。
今来各一方,安得同醉醒。
《寄谢师直》【宋·梅尧臣】忆同仲春月,冒雨过穰亭。聊酌山酒别,独吟夜灯青。明朝上岭路,群岫张云屏。忽入川谷秀,固非平生经。绿竹间红萼,紫藤垂千扃。春塘水决决,野老发星星。田父相与至,里言尚可听。始闻丹砂岑,遂识五垄形。傍瞻禹汤迹,竞信庙貌灵。邀我陟巉巉,宿雾方冥冥。暗沾衣裘湿,时袭草木馨。栋宇敞绝顶,牲酒列幽亭。竹杯占祸福,巫锦醉一咛。日晏别云外,月出至近坰。仆夫疲不进,鞭策无暂停。我马忽颠坠,君心同鹡鸰。再驾体无伤,扣关烛已荧。自兹期莫逆,未契心所铭。匆匆操行袂,汎汎如水萍。今来各一方,安得同醉醒。
https://shici.929r.com/shici/dRaiTP7h.html
二三君少壮,走上浮图巅。
何为苦思我,平步犹不前。
苟得从而登,两股应已挛。
复想下时险,喘汗头目旋。
不如且安坐,休用窥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