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月不出户,堂上多绿苔。
忽有方外客,衣披稻畦来。
来从青山下,手把纨素裁。
笔草数行字,瘦蛇起春雷。
渴墨未散雾,屈角麟欲开。
装为两大轴,置我并琼瑰。
懒瞋长须奴,挂壁不扫埃。
智永与怀素,其名久崔嵬。
师今继此学,入神在徘徊。
未料辄以我,便比和羹梅。
我心常苦酸,得姓何可能。
经月不出户,堂上多绿苔。
忽有方外客,衣披稻畦来。
来从青山下,手把纨素裁。
笔草数行字,瘦蛇起春雷。
渴墨未散雾,屈角麟欲开。
装为两大轴,置我并琼瑰。
懒瞋长须奴,挂壁不扫埃。
智永与怀素,其名久崔嵬。
师今继此学,入神在徘徊。
未料辄以我,便比和羹梅。
我心常苦酸,得姓何可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答冲雅上人遗草书并诗》,通过对友人冲雅上人赠送草书作品的描述,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赞赏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谦逊态度。首句“经月不出户,堂上多绿苔”描绘了诗人长时间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境显得静谧而略带荒凉。接着,“忽有方外客,衣披稻畦来”以奇特的场景引入友人的到来,他像农夫一样朴素,却带来珍贵的艺术馈赠。
“来从青山下,手把纨素裁”进一步描绘了上人持卷而来的情景,暗示了书法作品的精致。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友人的笔法,“笔草数行字,瘦蛇起春雷”,将书法线条比喻为春雷中的瘦蛇,形象生动,展现了书法的力度与韵律。
“渴墨未散雾,屈角麟欲开”运用了意象,形容墨迹未干,字形犹如张开的麒麟,富有动态感。接下来,诗人感慨作品之佳,将其与珍宝琼瑰相提并论,但自己却无意炫耀,只愿挂于壁上,任其积尘。
最后,诗人以智永和怀素两位著名书法家为例,表达对冲雅上人书法技艺的敬仰,并自谦地说自己的才华无法与他们相比,内心充满苦涩。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赞美了书法艺术,也流露出诗人的谦虚和对艺术的热爱。
摇落三湘外,经年爱尔来。
故人书总至,异域眼俱开。
放逐怜亲友,悲欢向酒杯。
衲衣经雨暗,横笛伴秋哀。
试问寻风洞,何如对凤台。
寺幽词客满,松古老师栽。
梦寐惟吾土,羁累愧不才。
江山孤兴减,瘴疠暮颜摧。
澧浦难捐佩,龙门异曝鳃。
相看移去棹,转见脱尘埃。
烟水滔滔地,随缘易往回。
崔巍中兴业,浩荡英雄才。
刺身誓日月,驱甲鸣风雷。
艰哉朱仙镇,天地划再开。
君王亦何意,自卷旌旗回。
中原本吾土,突骑胡为来。
家昏鬼蜮啸,国破长城摧。
宰木空南向,厓山益悲哀。
举觞酹宿莽,歌罢魂俱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