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岭行来欲上天,此行无异作飞仙。
红霞白日回头近,鸟道蛇盘独马穿。
未断崩崖愁瀑水,半欹悬径仗危椽。
侧身万仞峰巅过,秦蜀遥看两点烟。
凤岭行来欲上天,此行无异作飞仙。
红霞白日回头近,鸟道蛇盘独马穿。
未断崩崖愁瀑水,半欹悬径仗危椽。
侧身万仞峰巅过,秦蜀遥看两点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凤岭时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凤岭行来欲上天”,以“凤岭”为背景,将登山比作接近天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此行无异作飞仙”,进一步强调了登山过程中的飘逸与自由感,仿佛在云端漫步。
“红霞白日回头近,鸟道蛇盘独马穿。”这两句通过色彩对比和路径的描述,展现了登山途中的壮观景色与艰难险阻。红霞映衬着白日,既美丽又遥远;蜿蜒曲折的山路如同鸟道蛇行,只有孤独的马匹穿越其间,形象地描绘了登山的艰辛与孤独。
“未断崩崖愁瀑水,半欹悬径仗危椽。”这两句则聚焦于登山途中的自然景观与危险,未断的崩崖令人担忧,瀑布声声似乎在诉说着山间的不平静;而半倾斜的山路需要依靠危椽支撑,体现了登山过程中的惊险与依赖。
最后,“侧身万仞峰巅过,秦蜀遥看两点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登顶后的豪情与远眺的景象。站在万丈高峰之上,回望秦蜀大地,只见两点烟雾,既展现了诗人征服高山后的成就感,也暗示了对广阔天地的无限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登山者的勇气、坚韧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
云从林末起,水绕山根发。
古道无行人,疏星伴明月。
不知几千年,宝画閟岩穴。
郁盘不可耐,飞入苍崖骨。
春霆震阴洞,斧首快一划。
铿然堕人间,与世瑞文籍。
自从欧公来,百载今又获。
当时砚屏歌,谪仙倾坐客。
前人傥可验,此美未易测。
吾叔旧不痴,根蒂厚所殖。
定为子孙庆,可但几案饰。
恨无大苏手,对之有惭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