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落日、暮云、染柳和吹梅等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感慨。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于元宵佳节的期待,以及对友人相聚的邀请。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一句,通过对夕阳和晚霞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美丽而又有些许哀愁的情景。"人在何处?"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一种自我提问,或许是在寻找内心的平静。
接下来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两句,更深化了春意的描绘,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春意知几许?"则是诗人对于春天美好的感受和体验的一种自问。
元宵佳节,即春节之夜,是中国传统节日,诗中提及这一节日,不仅表达了对节庆气氛的期待,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融和天气、无风无雨美好时光的向往。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这几句,则是邀请朋友共享佳节的友情之举。这里的"香车宝马"形象鲜明,显示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共同享受美好时光的渴望。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中州盛日,闺门多暇"两句,表达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境。"记得偏重三五"则可能是指诗人对于某些特定日子或事物有着特别的记忆和重视。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几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女性装扮图像,或许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然而紧接着的"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则又转而表达出一种对于外出活动的担忧或不安,这可能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状态有关。
最后,"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一句,则是诗人选择了一种更加安逸和平静的方式去享受生活,即在帘幕之下,聆听外界的欢声笑语。这样的结尾,也为这首诗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际关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于内心平静与友谊情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