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曾未入梧楸,已有骚人怨凛秋。
草赋未为伧父语,破愁宜召曲生谋。
君方负笈金陵去,我欲乘桴沧海浮。
后夜月明应好在,一樽能为辍行不。
西风曾未入梧楸,已有骚人怨凛秋。
草赋未为伧父语,破愁宜召曲生谋。
君方负笈金陵去,我欲乘桴沧海浮。
后夜月明应好在,一樽能为辍行不。
这首宋诗以秋风起兴,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诗人陈棣借此表达对友人陈季陵离别的感伤与对相聚的期待。首句“西风曾未入梧楸”写出了秋风尚未侵入梧桐和楸树,但已带给人深深的寒意,暗寓了季节的转换和离别的氛围。
“已有骚人怨凛秋”一句,借用“骚人”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哀怨之情,暗示了友人即将离去的忧郁心境。“草赋未为伧父语”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文雅,表示即使面对离愁,他们也不愿用粗俗的语言来表达,而是希望通过诗歌来寄托情感。
“破愁宜召曲生谋”中,“曲生”指擅长音乐的人,诗人建议通过音乐和宴饮来排解离愁,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聚会的渴望。
“君方负笈金陵去”点明友人即将远赴金陵求学,而“我欲乘桴沧海浮”则表达了诗人自己想要追随友人,一同漂泊江湖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执着。
最后两句“后夜月明应好在,一樽能为辍行不”设想了月夜下共享美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友人离去后,他们还能在明亮的月光下重聚,共饮一杯,以此来暂时忘却离别的愁绪。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秋风、离别、音乐和月夜等元素,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缥缈青虫脱壳微,不堪烟重雨霏霏。
一枝秾艳留教住,几处春风借与飞。
防患每忧鸡雀口,怜香偏绕绮罗衣。
无情岂解关魂梦,莫信庄周说是非。
拂绿穿红丽日长,一生心事住春光。
最嫌神女来行雨,爱伴西施去采香。
风定只应攒蕊粉,夜寒长是宿花房。
鸣蝉性分殊迂阔,空解三秋噪夕阳。
龙蛰蛇蟠却待伸,和光何惜且同尘。
伍员岂是吹箫者,冀缺非同执耒人。
神剑触星当变化,良金成器在陶钧。
穰侯休忌关东客,张禄先生竟相秦。
休说雄才间代生,到头难与运相争。
时通有诏征枚乘,世乱无人荐祢衡。
逐日莫矜驽马步,司晨谁要牝鸡鸣。
中林且作烟霞侣,尘满关河未可行。
抛掷清溪旧钓钩,长安寒暑再环周。
便随莺羽三春化,只说蝉声一度愁。
扫雪自怜窗纸照,上天宁愧海槎流。
明时则待金门诏,肯羡班超万户侯。
无酒穷愁结自舒,饮河求满不求余。
身登霄汉平时第,家得干戈定后书。
富贵敢期苏季子,清贫方见马相如。
明时用即匡君去,不用何妨却钓鱼。
拖紫腰金不要论,便堪归隐白云村。
更无名籍强金榜,岂有花枝胜杏园。
绮席促时皆国器,羽觥飞处尽王孙。
高眠亦是前贤事,争报春闱莫大恩。
闲读南华对酒杯,醉携筇竹画苍苔。
豪门有利人争去,陋巷无权客不来。
解报可能医病雀,重燃谁肯照寒灰。
严陵万古清风在,好棹东溪咏钓台。
功智争驰淡薄空,犹怀忠信拟何从。
鸱鸢啄腐疑雏凤,神鬼欺贫笑伯龙。
烈日不融双鬓雪,病身全仰竹枝筇。
崇侯入辅严陵退,堪忆啼猿万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