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影溪光静自如,萧疏短鬓独骑驴。
可能胸次都无事,拟向山中更著书。
林影溪光静自如,萧疏短鬓独骑驴。
可能胸次都无事,拟向山中更著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悠然的生活状态。"林影溪光静自如",设定了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其中“林影”暗示树木投下的阴凉,“溪光”则是溪水闪烁的阳光,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与自然。
"萧疏短鬓独骑驴"一句,则描绘出诗人孤独自在的情景。“萧疏”形容头发稀疏,可能暗示诗人的年龄或心境,“短鬓”则是古代对老年男性的形容词,“独骑驴”显示了诗人独自一人骑着驴行走的孤独情状。
"可能胸次都无事"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空明。这里的“胸次”指的是内心的情感和思想状态,“都无事”意味着没有任何烦恼和忧虑,是一种精神上的自在。
最后一句"拟向山中更著书",则透露出诗人对知识和文学的追求。“拟向山中”表明诗人有意深入山中,这里“山中”不仅是自然环境,也象征着远离尘世的精神境界,“更著书”则显示了诗人对于知识积累和创作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和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江空月挂疏梅村,生香湔祓何郎魂。
亭亭自是尘表物,玉质敢有烟埃昏。
西州风土似南国,高树缭台丞相园。
居然志士节独苦,炯若德人颜更温。
至今往往入幽梦,梦去折花迎朝暾。
寇来一炬半月红,伤心无处求朱门。
君知行乐不可缓,中圣友贤馀勿言。
侍郎堂西腊前破,唤取我辈斟洼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