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亡伯母同安县君杨氏挽词》
《亡伯母同安县君杨氏挽词》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德盛诸杨族,贤宜伯父家。

周姜职蘋藻,歜母事桑麻。

大邑移封近,阴堂去日赊。

空馀镜奁在,时出旧笄珈。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ángbǎitóngānxiànjūnyángshìwǎn
sòng / zhé

shèngzhūyángxiánbǎijiā

zhōujiāngzhípíngzǎochùshìsāng

fēngjìnyīntángshē

kōngjìngliánzàishíchūjiùjiā

翻译
德行昌盛的杨氏家族,伯父家中出了贤人。
周姜如同管理水草的官员,歜母则操持着农事。
家族封地迁徙到大城附近,母亲离世的日子渐行渐远。
只剩下镜子和发簪留存,不时唤起对过去的回忆。
注释
德盛:品德高尚。
诸杨族:杨氏家族。
贤:贤能。
伯父家:家族中的长者。
周姜:古代女子名,此处象征贤妻。
职:担任。
蘋藻:水草,象征清洁或祭祀。
歜母:歜,人名,此处指歜的母亲。
事:从事。
大邑:大城。
移封:迁移封地。
近:靠近。
阴堂:指墓地或祠堂。
去日赊:离世的日子渐行渐远。
空馀:只剩。
镜奁:装镜子的小盒子。
旧笄珈:旧发簪和头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他的伯母杨氏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亡者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中首先赞美了杨氏家族的美德和她的贤良,将她比作周朝姜太公的职责在于管理祭祀中的蘋藻,暗示其在家中的重要地位和品德高尚。接着提到杨氏操持家务,勤劳如歜母(古代孝女),种植桑麻,体现了她的辛劳和贤惠。

诗人还提及杨氏曾居住的大邑因她的封赏而变得亲近,但随着她的离世,那个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阴堂(指家庭)显得格外寂静,暗示了家人的悲痛。最后,诗人以家中留存的镜奁和旧笄珈(饰品)作为物证,寄托对逝者的思念,这些日常用品见证了杨氏生前的点滴。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描绘杨氏的一生,展现了她的贤德与家庭的温馨,表达了对亡者的哀思和敬仰。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左袒行

陵曰不可平曰可,安刘者谁勃与我。

产不信,禄不入,军右袒,计安出。

(0)

东园忆味苓翁

梅花已作鱼鳞白,樱蕊初含豆蔻红。

诗老闭门空觅句,槐阴几日又薰风。

(0)

出都时馆中诸君有晚庭侍咏联句其后不预者相继有作近方寄至次韵荅之·其一

匡时无计乞身难,望望云西九点山。

雷雨恩深天作解,桑榆景近鸟飞还。

词中郢客重闻调,枕里卢生已度关。

犹有感怀诗未了,桔槔长夏不曾閒。

(0)

雪后登楼用沈西潜韵·其二

冻云飞散晓来天,举目青山九点全。

竹笋迸阶犹带雪,柳枝低槛欲生烟。

閒寻广受还乡事,偶到机云入洛年。

八百里封还若此,龙阳何况木奴年。

(0)

癸未元日用壬午韵

欹枕残宵万迹陈,白头那复笑陈人。

书囊上下三千岁,甲子依稀四百辰。

冠剑此时天上会,湖山前日梦中春。

涓流钜海无穷意,俯仰乾坤只病身。

(0)

是日晚独酌小吴山下·其一

捲却图书坐晚凉,小山松柏共苍苍。

本非清庙朱弦器,曾上銮坡白玉堂。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王柏 方孝孺 刘长卿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