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摄山名,秀如玉而冠。
僧绍小隐处,高节古今羡。
拔地百卅丈,峣峰凌碧汉。
众山皆在下,如翁视童丱。
画石及落星,历历皆可按。
图经昔膻芗,久矣繫清恋。
兹来缘省方,乘暇游禅院。
苏民廑解泽,对佛愧止观。
咨尔肆觐牧,峻宇何须办。
久闻摄山名,秀如玉而冠。
僧绍小隐处,高节古今羡。
拔地百卅丈,峣峰凌碧汉。
众山皆在下,如翁视童丱。
画石及落星,历历皆可按。
图经昔膻芗,久矣繫清恋。
兹来缘省方,乘暇游禅院。
苏民廑解泽,对佛愧止观。
咨尔肆觐牧,峻宇何须办。
这首诗描绘了游览摄山栖霞寺的所见所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的秀美与高耸,以及寺庙的庄严与宁静。首句“久闻摄山名,秀如玉而冠”便点明了摄山之美名远播,如同镶嵌在群山之中的明珠。接着,“僧绍小隐处,高节古今羡”赞美了僧绍的隐居生活,其高尚节操被后世所敬仰。
“拔地百卅丈,峣峰凌碧汉”描绘了摄山的雄伟壮观,百丈之高的山峰直插云霄,仿佛要触碰到那碧蓝的天际。接下来的“众山皆在下,如翁视童丱”则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其他山峰比作老人俯视孩童,形象地表现了摄山的高大。
“画石及落星,历历皆可按”描述了山中石刻与自然景观的清晰可见,仿佛可以一一触摸。而“图经昔膻芗,久矣繫清恋”则表达了对过去山中景象的怀念,以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兹来缘省方,乘暇游禅院”表明了诗人此次来访的原因,是为了省察四方,利用闲暇时间游览禅院。通过“苏民廑解泽,对佛愧止观”,诗人表达了对民众福祉的关怀,以及自己在面对佛法时的谦逊与自省。
“咨尔肆觐牧,峻宇何须办”则是对地方官员的劝勉,意为不必过分追求豪华的府邸,应更多关注民众的需求与福祉。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