偪仄深巷中,葱茏绿阴交。
山家不早起,闭户如藏逃。
浓露蜕蝉咽,小风饥燕高。
新渠廑涓流,坏陂方怒号。
遐氓病瘠土,不肯昏作劳。
灭裂复灭裂,晚秧如牛毛。
空馀朝气白,浮浮湿弓刀。
官称劝农使,临风首频搔。
偪仄深巷中,葱茏绿阴交。
山家不早起,闭户如藏逃。
浓露蜕蝉咽,小风饥燕高。
新渠廑涓流,坏陂方怒号。
遐氓病瘠土,不肯昏作劳。
灭裂复灭裂,晚秧如牛毛。
空馀朝气白,浮浮湿弓刀。
官称劝农使,临风首频搔。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走出北郊所见的景象。首句“偪仄深巷中,葱茏绿阴交”写出了小巷深处绿树丛生,显得幽深而宁静。接着,“山家不早起,闭户如藏逃”展现了山村人家作息规律,天色尚早便紧闭门户,仿佛在躲避什么。
“浓露蜕蝉咽,小风饥燕高”两句通过蝉声被浓露打湿而低哑,饥饿的燕子在微风中飞得更高,形象地描绘了清晨的清凉与寂静。接下来,“新渠廑涓流,坏陂方怒号”描述了渠道中的水流稀少,破败的池塘发出哀鸣,暗示了干旱的环境。
“遐氓病瘠土,不肯昏作劳”表达了农人们因土地贫瘠而不愿在早晨劳作的无奈。最后一句“灭裂复灭裂,晚秧如牛毛”,以稻田里的晚稻稀疏生长,比喻农事的艰难和收成的微薄。最后,诗人以“官称劝农使,临风首频搔”结尾,自嘲身为劝农官员却无能为力,只能在风中徒然抓头,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忧虑和对自己职责的反思。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反映了宋代农村生活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