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赎归引》
《赎归引》全文
清 / 刘大绅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出关何年无,入关亦时有。

谁知七品郎官归,赎自两县百姓手。

官视百姓如仇仇,百姓视官岂父母。

云何两县风气殊,谪戍其官引为咎。

或咀于社或祝神,或聚而哭或狂走。

或欲慷慨三公陈,或欲匍匐九阍叩。

其小人曰必归公,公不即归我颜厚。

其君子曰必归公,公之归也义不苟。

方今天子真圣人,仁孝聪明本天牖。

公有祖母年及耄,公有母氏亦多寿。

若公之子以情闻,公不当归众人后。

锾赎之说古有之,国典公谊两无负。

龟卜筮卜卜吉同,众乃唯唯不否否。

青钱早信输乞儿,白璧不烦待良友。

风霜奔走皮肤皴,道路哀号面目丑。

万千人心同一心,长安市上叹未有。

春风策马居庸还,关内依依曳杨柳。

绘图题句盈箧笥,其荣乃与使相耦。

回首一官值几何,天之玉成意非偶。

于今归来月八九,处处家家进鸡酒。

深闺儿女无所知,往事言之尚疾首。

自愧无德何以堪,作此诗焉志永久。

谁与两县新城曹,谁与赎者一穷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官员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后来因百姓的恳求和赎买得以回归的故事。诗人通过对比官员对待百姓的态度和百姓对官员的感情,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官民关系的紧张和矛盾。当官员决定回归,尽管面临祖母和母亲的需要,他还是选择了履行公义。诗中提到的"锾赎之说",即用财物赎回官职,是古代的一种制度,反映了人们对公正和亲情的权衡。

诗人赞赏了天子的圣明,以及百姓对官员回归的热烈欢迎,表达了对公正和人情的感慨。同时,他也反思了自己的无德,只能通过诗歌记录这段历史,希望它能长久流传。最后,诗人以"谁与两县新城曹,谁与赎者一穷叟"结尾,表达了对那些促成此事的普通人的敬意,尤其是那个贫穷的赎者,他们的行动体现了民间的力量和对公正的坚守。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清代社会的复杂面貌。

作者介绍

刘大绅
朝代:清

(1747—1828)清云南晋宁人,字寄庵。乾隆三十七年进士,授山东新城知县。极力赈恤,因擅自缓征遣戍,县人集资请赎,得放归。
猜你喜欢

彭泽图

几年作县山城里,只缘五斗官仓米。

终朝汨没簿书间,矮屋抬头头不起。

可堪时事日巳非,赋归岂为乡里儿。

候门童子望我久,奋飞不得嫌舟迟。

(0)

四友图为安成刘进士秩之父作

三友松竹梅,其间一友我。

万物于人同一理,意契神交无不可。

君不见明月在天光在尊,李白对影成三人。

又不见书酒琴棋集古录,醉翁与之合成六。

古人将身混物中,游心太古窥鸿濛。

此翁妙得古人意,白首山林无物累。

每将富贵等浮云,却与幽贞结深契。

左挹大夫袂,右拍君子肩,罗浮美人相后先。

翁居其间吟且啸,一笑相看同岁寒。

市道岂所论,金石未为坚。

耐久且莫逆,忘形更忘年。

(0)

题溪山春晓图

仙家鸡犬白云中,水复山回路不通。

万树桃花春似海,莫教重误打鱼翁。

(0)

辛亥重午

去年重午忆嘉兴,风雨龙河一病僧。

今日山中人重午,故人持酒说金陵。

(0)

寄奎方舟后用章二上人

奎公不种远公莲,卓锡西湖已十年。

路入雪山灵草合,泉通沧海毒龙眠。

听法每期双树下,题诗须到四卷前。

干戈满地伤飘泊,目断千峰紫翠烟。

(0)

送户部尚书贡泰甫开司闽中榷盐易米给京师·其二

两隅未挣出师频,圣主经营伏老臣。

天河转粟遥通蓟,腊月看花近到闽。

道上豺狼应避马,山中猿马不惊人。

公馀定有诗千首,好托边鸿寄蚤春。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