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峤收痕,云沙拥沫,孤槎万里春聚。
蜡杵冰尘,水研花片,带得海山风露。
纤痕透晓,银镂小、初浮一缕。
重剪纱窗暗烛,深垂绣帘微雨。馀馨恼人最苦。
染罗衣、少年情绪。谩省佩珠曾解,蕙羞兰妒。
好是芳钿翠妩。恨素被浓薰梦无据。
待剪秋云,殷勤寄与。
烟峤收痕,云沙拥沫,孤槎万里春聚。
蜡杵冰尘,水研花片,带得海山风露。
纤痕透晓,银镂小、初浮一缕。
重剪纱窗暗烛,深垂绣帘微雨。馀馨恼人最苦。
染罗衣、少年情绪。谩省佩珠曾解,蕙羞兰妒。
好是芳钿翠妩。恨素被浓薰梦无据。
待剪秋云,殷勤寄与。
这首诗名为《天香》,出自北宋诗人王易简之手,收录于其宛委山房的作品中。诗歌通过描绘龙涎香的奇特之处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
“烟峤收痕,云沙拥沫”两句,以形象鲜明的笔触勾勒出龙涎香异于常香的独特风貌。"孤槎万里春聚"则描绘了这香气在春日中如同孤独的美景般散发,令人向往。
“蜡杵冰尘,水研花片”两句用来形容龙涎香的纯净与细腻,犹如蜡笔磨成的粉末一般细致。"带得海山风露"则表达了这香气不仅来自大自然,而且蕴含着海洋与高山间的清新。
“纤痕透晓,银镂小、初浮一缕”三句,以精美的语言描绘出龙涎香的轻盈与细微,如同晨曦中初现的一缕薄雾。"重剪纱窗暗烛,深垂绣帘微雨"则营造了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馀馨恼人最苦”一句通过对香气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无法亲近的痛苦。"染罗衣、少年情绪"两句则让人联想到古代女子以香熏衣,蕴含着青春岁月的情愫。
“谩省佩珠曾解,蕙羞兰妒”两句中,“佩珠”与“兰妒”都是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留恋。"好是芳钿翠妩"则直接赞颂龙涎香之佳。
最后,“恨素被浓薰梦无据,待剪秋云,殷勤寄与”三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美好的香气的渴望,以及希望将这种美好传递出去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龙涎香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出了他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无限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