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丁亥四月十四日陪尚书公泽民游祥符寺分得煖字》
《丁亥四月十四日陪尚书公泽民游祥符寺分得煖字》全文
元 / 汪克宽   形式: 古风

芙蓉六六森如铲,乘舆登临寄疏散。

绿沈灵湫老龙蛰,翠护祇园新竹短。

山乐鸣空石洞寒,金鸡舐鼎丹炉暖。

藓瘢拂拭读残碑,一浴灵泉客尘浣。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丁亥年四月十四日陪同尚书公泽民游览祥符寺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以“芙蓉”、“绿沈灵湫”、“新竹”、“山乐”、“金鸡”、“藓瘢”、“灵泉”等自然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

首句“芙蓉六六森如铲”,以“芙蓉”比喻寺中的树木,形象地描绘了树木排列整齐、挺拔的姿态,如同被铲平的整齐行列,展现出祥符寺环境的整洁与庄重。

接着,“乘舆登临寄疏散”,描述了作者与同行者乘坐车舆,登高远眺,寻求心灵的解脱与放松。这句体现了人在自然美景中的精神寄托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绿沈灵湫老龙蛰,翠护祇园新竹短”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祥符寺周围的自然景观。灵湫(深水潭)中老龙蛰伏,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沉静;而新竹则在翠绿的掩映下显得生机勃勃,展现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与生命力。

“山乐鸣空石洞寒,金鸡舐鼎丹炉暖”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山间的鸟鸣声在空旷的石洞中回响,既有寒意又充满生机;金鸡在丹炉旁舔舐,象征着温暖与活力。

最后,“藓瘢拂拭读残碑,一浴灵泉客尘浣”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尊重与感慨。拂拭掉苔藓斑痕,阅读古老的碑文,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而沐浴在灵泉之中,则是洗涤心灵,去除世俗的尘埃,达到精神上的净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祥符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和内心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汪克宽
朝代:元   字:德辅   籍贯:元明间徽州府祁门   生辰:1304—1372

(1304—1372)元明间徽州府祁门人,字德辅,一字仲裕。元泰定帝泰定二年举人。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教授于宣城、歙县间,四方学士执经门下者甚众,学者称环谷先生。明洪武初,聘修《元史》,辞归后,结庐石门山。有《春秋经传附录纂疏》、《程朱易传义音考》、《诗集传音义会通》、《礼经补逸》、《环谷集》。
猜你喜欢

秋夜闻笛

风薄湘帘露气侵,碧云满地散桐阴。

高楼倚月谁家笛,客馆惊秋此夜心。

塞雁清音应共听,江梅旧韵不堪寻。

中宵引领浑无寐,况有萧萧万井砧。

(0)

自题卧游图·其四

放翁阁子贺家湖,携侣重寻兴不孤。

到处雪泥鸿爪在,新诗好续卧游图。

(0)

马陵道中

运河水浅碍舟行,辘辘征车走一程。

人语冲寒过小市,马蹄和雪踏新晴。

沙飞旷野天无色,风撼危崖树有声。

遥指帆樯出京口,金焦山色隔江迎。

(0)

新安县

四山围一坞,高阁出危城。

人语奔雷閧,溪声骤雨惊。

炊烟笼古穴,寒色黯春晴。

为问新安吏,何年罢点兵?

(0)

仙姑碥

画眉啼春山木香,懒云窈窕扶红墙。

妆楼一角夕阳冷,宝镜摇魂堕蟾影。

双蛾扫绿参差光,苔痕绣蚀轻罗裳。

银波湿地花枝舞,珠泪横斜织秋雨。

刺天石骨青嶙峋,螺旋蚁折愁行人。

芙蓉劈碎断厓裂,倒卷银河千尺雪。

灵风飒飒回蜺旌,夜半月落金鸡鸣。

(0)

游丝·其一

十丈红尘踠地来,梧桐庭院凤凰台。

已拌历劫同消歇,艳说登仙此化胎。

柳暗花明皆幻梦,兰因絮果任疑猜。

天边旧侣如相问,恐落泥涂作弃材。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