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堂慈母六旬馀,我别何人问起居。
老去梦魂惟故国,病来甘旨有园蔬。
春衣密线怀东野,夜杼鸣梭愧子舆。
虚信宦游兼色养,一年回首半征车。
北堂慈母六旬馀,我别何人问起居。
老去梦魂惟故国,病来甘旨有园蔬。
春衣密线怀东野,夜杼鸣梭愧子舆。
虚信宦游兼色养,一年回首半征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逾六旬的慈母在家中等待远行儿子的归来,充满了对儿子的思念与牵挂。首联“北堂慈母六旬馀,我别何人问起居”直接点出慈母的形象和年龄,以及她对儿子离家后的担忧,通过“问起居”这一细节,展现了母爱的细腻与深沉。
颔联“老去梦魂惟故国,病来甘旨有园蔬”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母亲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强烈,即使生病也依然能享受来自家乡的蔬菜,这既是对故乡的怀念,也是对生活简单幸福的满足。
颈联“春衣密线怀东野,夜杼鸣梭愧子舆”运用了典故,以“密线”和“鸣梭”分别象征母亲为儿子缝制衣物时的细心与忙碌,以及夜晚织布时的辛劳,同时暗含对儿子的歉意,因为无法陪伴在旁,只能通过衣物表达关爱。这里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传统技艺结合,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尾联“虚信宦游兼色养,一年回首半征车”总结了全诗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外奔波、兼顾仕途与孝顺母亲的感慨。一年之中,有大半时间都在归乡的路上,体现了对家庭责任的承担与对亲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深刻揭示了母子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诗人对家庭、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萧萧红叶马前飞,又送王孙昼锦归。
却到旧游应怅望,故溪秋藓满鱼矶。
闲思至道年中事,独倚左冯城外楼。
目断平皋人不见,暮天无际水悠悠。
舜为天子皋为士,瞽瞍杀人执而已。
从来三尺天下平,析律二端真可鄙。
近闻编局荡巢穴,尽取鼠辈尸诸市。
布衣韦带三十馀,笞配黥流动千里。
独遗太学四五士,但以奸京法从事。
秦相不重褒衣人,曷为忠恕而已矣。
乃知能掉三寸舌,极恶穷凶犹可恃。
大理得皋陶,汝曹应颡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