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棹若流萍,桂寒山更青。
望云生碧落,看日下沧溟。
潮尽收珠母,沙闲拾翠翎。
自趋龙戟下,再为诵芳馨。
泛棹若流萍,桂寒山更青。
望云生碧落,看日下沧溟。
潮尽收珠母,沙闲拾翠翎。
自趋龙戟下,再为诵芳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光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送别时的情感和期望。
"泛棹若流萍,桂寒山更青。" 这两句通过对小舟漂泊如同浮萍的比喻,以及桂树在寒风中的更加翠绿,展示出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意境,彰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山水之美的赞叹。
"望云生碧落,看日下沧溟。" 这两句则是通过远眺云层变化和夕阳映照下的壮丽景色,表达出一种无限的情感和对未来美好预期的心境。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找到心灵的寄托。
"潮尽收珠母,沙闲拾翠翎。"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海边收集珍珠和闲适地拾取美丽羽毛的情景,它们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也隐喻着诗人对于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在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贵财富。
"自趋龙戟下,再为诵芳馨。" 这两句则是在表达诗人自己要追随友人所去之地,再次吟诵那美好的诗篇。这不仅是对友情的一种缅怀,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古代士人送别时的豪迈情怀和高远志向。
三山远在虚无间,还有胜境居人寰。
琼楼贝阙知何许,统领分治皆仙官。
名称等级已素定,载在玉书垂不刊。
能兼洞天与福地,唯有玉笥馀难攀。
忆昔扁舟中夜过,白月满空星斗寒。
起登船背聊一望,搀天但见青孱颜。
重岩众壑眇难辨,福庭想像依层峦。
那知虚堂宅幽邃,萧爽不容尘滓干。
超然物外亦不恶,要当心境俱清闲。
真机还向静中起,不碍默朝窥九关。
我生本来世味薄,欲养铅汞成金丹。
也知上界足官府,人间游览堪盘桓。
如闻方平持玉节,似欲历按诸名山。
相逢不问蓬莱事,试与乘风去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