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 鉴赏
这副对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出自清代陈锷的《书室联》。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
上联“事能知足心常惬”意味着在处理事物时,如果能够懂得满足,内心就会感到满足和愉悦。这里的“知足”,不仅仅是对物质财富的满足,更是一种心态上的平衡与和谐,是对生活现状的认可和欣赏。只有当一个人的心境达到一种平和的状态,不被外物所左右,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下联“人到无求品自高”则进一步阐述了个人品质的提升与追求无关。这里的“无求”,并非指没有欲望,而是指超越了对物质、权力、地位等外在条件的过分追求,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当一个人不再为外在的评价和物质的拥有而困扰,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提升时,他的品格自然会显得高尚。这种高尚不仅体现在行为上,更体现在心灵深处,是真正的内在美。
整副对联通过“知足”与“无求”这两个关键词,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自我修养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平和,而不是盲目追求外在的物质和地位。这样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面临的压力和焦虑,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端阳日集诸公葡萄社分得未字
榴花飐清渠,潋潋红波沸。
十里菖蒲风,一幄芰荷气。
行年三十馀,辟若午将未。
乐事竟虚无,劳劳长世味。
试把朱砂觞,一洗滞肠胃。
野性发云岚,粲若新开卉。
世事本閒閒,无端生怖畏。
无论失算非,得算亦无谓。
不有出世人,焉知酒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