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树,在何许。人不知,鬼当语。杜鹃花,那忍折。
魂虽去,终啼血。神灵死,天地膻。伤心事,犬儿年。
钱塘江,不可渡。汴京水,终南去。
纵使埋到厓山厓,白骨也知无避处。
冬青树,在何许。人不知,鬼当语。杜鹃花,那忍折。
魂虽去,终啼血。神灵死,天地膻。伤心事,犬儿年。
钱塘江,不可渡。汴京水,终南去。
纵使埋到厓山厓,白骨也知无避处。
这首诗《宋帝六陵》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通过对冬青树、杜鹃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展现了深沉的历史哀思与对亡国之痛的深切反思。
首句“冬青树,在何许。人不知,鬼当语。”以冬青树为引子,暗喻历史的沉默与遗忘,只有鬼魂能知晓其中的秘密。接着“杜鹃花,那忍折。魂虽去,终啼血。”通过杜鹃花的意象,象征着亡魂的哀鸣与不屈,即使魂已离去,其悲愤之情仍如鲜血般流淌。随后“神灵死,天地膻。伤心事,犬儿年。”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同情,将亡国之痛比作弥漫天地的腥膻之气,令人痛心疾首。最后“钱塘江,不可渡。汴京水,终南去。”以钱塘江和汴京城的水为喻,暗示了无法跨越的历史鸿沟,以及亡国后无法归乡的悲哀。“纵使埋到厓山厓,白骨也知无避处。”则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残酷与无情,即便是埋骨于最偏远之地也无法逃脱历史的审判。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历史事件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命运的深刻洞察与对亡国之痛的深切哀悼。
九原谁复起,糟魄未传心。
不取丁仪米,疑成校尉金。
名从高位借,德有下僚沈。
笔削多瑕点,犹希畏友箴。
桃李阴中五兄弟,扶将白发共传杯。
风吹一雁忽南去,空得平安书信回。
地远城东得得来,正如湖畔昔衔杯。
眼中故旧青常在,鬓上光阴绿不回。
归去汴桥三鼓月,相思梁苑一枝梅。
我闲时欲从君醉,为备芳醪更满罍。
金狨系马晓莺边,不比春江上水船。
人语车声喧法曲,花光楼影倒晴天。
人间化鹤三千岁,海上看羊十九年。
还作遨头惊俗眼,风流文物属苏仙。
地下文夫子,风流绝此人。
能和晚烟色,幻出岁寒身。
马鬣松成拱,鹅溪墨尚新。
应怀斲泥手,去作主林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