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宣州杂诗二十首·其四》
《宣州杂诗二十首·其四》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伍员奔吴日,苍皇及水滨。

弯弓射楚使,解剑与渔人。

抉目观亡国,鞭尸失旧臣。

犹为夜涛怒,来往百川频。

(0)
翻译
伍子胥逃亡到吴国的那一天,匆忙间来到了水边。
他拉满弓箭射击楚国使者,解下佩剑赠给渔夫。
他瞪大眼睛看着衰败的国家,鞭打楚王尸体以泄愤,却找不到昔日的臣子。
他的愤怒如同夜晚的波涛,不断在百川之间汹涌澎湃。
注释
伍员:指伍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后投奔吴国,有复仇之志。
苍皇:慌张、仓促。
水滨:水边。
弯弓:拉弓。
楚使:楚国的使者。
渔人:打鱼的人。
抉目:瞪大眼睛。
亡国:衰败的国家,这里指楚国。
鞭尸:古代习俗,对敌人的尸体进行侮辱。
旧臣:过去的臣子。
夜涛:比喻伍子胥的愤怒。
百川:众多河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宣州杂诗二十首》中的第四首,描绘了伍子胥逃离楚国投奔吴国时的场景。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因遭陷害出奔,后成为吴国的重要谋士。诗中通过伍员的举动,展现了他对于故国灭亡的悲愤以及对旧臣未能复仇的无奈。

首句“伍员奔吴日,苍皇及水滨”,写出了伍子胥逃亡时的匆忙和狼狈,形象地刻画了他的心境。接下来,“弯弓射楚使”表现了他的愤怒,对楚国使者射杀以泄愤;“解剑与渔人”则展示了他放下武器,与渔夫为伍,隐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抉目观亡国”一句,伍子胥瞪大眼睛凝视着曾经的国家,表达他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亡国之痛的悲凉。“鞭尸失旧臣”则寓言性地表达了他对未能亲手报仇雪恨的遗憾。最后两句“犹为夜涛怒,来往百川频”,以江水比喻伍子胥的愤怒不息,他的亡国之恨如同江涛般汹涌,不断在历史的河流中回荡。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伍员的行动和心理活动,展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沧桑感。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次龙潭壁间韵忆新之区谦二台节·其二

勤劳贤使者,官马未曾閒。

夜醉谁家酒,晓行何处山。

莫云留客住,落日望君还。

相忆寻诗处,波涛汹涌间。

(0)

如梦曲哀燕将军·其六

皂雕鹰,紫骝马,将军围猎平沙野。

朔风萧萧吹野寒,将军战马游不还。

(0)

作乐导水·其二十二调水芙蓉不花

南土风宜陆地莲,移根培植不能妍。

世间久绝司花手,却道殷韩是偶然。

(0)

咏徐氏竹溪之景八首·其三扁舟亭

陆居无屋舟无水,得似先生屋作舟。

人海茫茫我何有,且教满载一天秋。

(0)

调赵子期二首·其二

春来频约赵崇文,同避红尘踏暖云。

底事相逢却归去,杏花今日雪纷纷。

(0)

送陆静复游张公石室

骑驴入石璧,我闻古仙人。

洞天秘云烟,道隐孰与亲。

羽士玉清侣,浪迹寄隐沦。

鍊真□阳山,采秀葛水滨。

乘兴忆遐趣,飘然问飙轮。

西风满空山,桂子玉露新。

□□□有地,天香散衣巾。

折桂勿久品,桃花易千春。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