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员奔吴日,苍皇及水滨。
弯弓射楚使,解剑与渔人。
抉目观亡国,鞭尸失旧臣。
犹为夜涛怒,来往百川频。
伍员奔吴日,苍皇及水滨。
弯弓射楚使,解剑与渔人。
抉目观亡国,鞭尸失旧臣。
犹为夜涛怒,来往百川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宣州杂诗二十首》中的第四首,描绘了伍子胥逃离楚国投奔吴国时的场景。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因遭陷害出奔,后成为吴国的重要谋士。诗中通过伍员的举动,展现了他对于故国灭亡的悲愤以及对旧臣未能复仇的无奈。
首句“伍员奔吴日,苍皇及水滨”,写出了伍子胥逃亡时的匆忙和狼狈,形象地刻画了他的心境。接下来,“弯弓射楚使”表现了他的愤怒,对楚国使者射杀以泄愤;“解剑与渔人”则展示了他放下武器,与渔夫为伍,隐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抉目观亡国”一句,伍子胥瞪大眼睛凝视着曾经的国家,表达他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亡国之痛的悲凉。“鞭尸失旧臣”则寓言性地表达了他对未能亲手报仇雪恨的遗憾。最后两句“犹为夜涛怒,来往百川频”,以江水比喻伍子胥的愤怒不息,他的亡国之恨如同江涛般汹涌,不断在历史的河流中回荡。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伍员的行动和心理活动,展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沧桑感。
骑驴入石璧,我闻古仙人。
洞天秘云烟,道隐孰与亲。
羽士玉清侣,浪迹寄隐沦。
鍊真□阳山,采秀葛水滨。
乘兴忆遐趣,飘然问飙轮。
西风满空山,桂子玉露新。
□□□有地,天香散衣巾。
折桂勿久品,桃花易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