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有所思,心远目苦短。
西风驱残云,千里月华满。
仰天有所思,心远目苦短。
西风驱残云,千里月华满。
这首诗是叶茵在宋朝创作的,名为《有所思》。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内心活动和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事物的深切思念和无法企及的无奈情感。
"仰天有所思,心远目苦短。" 这两句诗直接表露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抬头望着广阔的苍穹,心里萌生出对远方某人或某事的深深思念。但是,他感到自己的视线受限,无法触及心之所向,这种距离感和无力感让他感到苦恼。
"西风驱残云,千里月华满。" 这两句则是通过自然景象来烘托诗人的情怀。西风吹动了天边的碎云,让那些飘渺的云朵在夜空中随风而去。而这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辽阔,月光洒满千里,使得整体情景显得更加凄清和寂静。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自然描写,展现了一个典型的"望远怀人"主题。诗中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深切向往,又有面对现实无法触及时的无奈与哀愁。叶茵借此抒发了个人的情感,同时也留给后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明季东林党,门户气太重。
亦有附托者,邪正杂然共。
一朝瑕衅成,每被人讥讽。
究之诸名贤,风骨自殊众。
委鬼煽虐时,秕政昌言讼。
王师下江南,气节争磨砻。
留发不留头,誓死声交閧。
碧血飞一门,白骨埋一瓮。
或则缁衣终,或则狂歌纵。
东南诸遗老,膺滂相伯仲。
疾风知劲草,根本有人种。
从此叹东林,讲学非无用。
拙哉大挠作甲子,不识太初与无始。
却教三万六千日,忙杀山僧希作佛。
岂知贤圣中所存,一朝坐老天地根。
七十年前无此人,众人道假我道真。
七十年后称寿者,众人道真我道假。
真假两不知,请问天人师。
今夕雷峰好轮月,不异匡庐夜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