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师袈裟别,师断袈裟归。
问师何苦去,感吃言语稀。
意恐被诗饿,欲住将底依。
卢殷刘言史,饿死君已噫。
不忍见别君,哭君他是非。
牵师袈裟别,师断袈裟归。
问师何苦去,感吃言语稀。
意恐被诗饿,欲住将底依。
卢殷刘言史,饿死君已噫。
不忍见别君,哭君他是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名为《送淡公(其十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位友人的离别之情。此诗语言质朴自然,但却透露出深厚的情感。
"牵师袈裟别,师断袈裟归。问师何苦去,感吃言语稀。"
这几句描绘了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牵师袈裟别"表达了难以割舍的情感,而"问师何苦去"则表现出对友人离去原因的关心和询问。"感吃言语稀"则是说即使是简单的问候之词,也让人感到语言贫瘠,难以表达内心的复杂情绪。
"意恐被诗饿,欲住将底依。卢殷刘言史,饿死君已噫。"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深,担心自己会因为思念而消瘦至极(意恐被诗饿),希望能留下些许痕迹(欲住将底依)。"卢殷刘言史,饿死君已噫"则是引用古人故事,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不忍见别君,哭君他是非。"
最后两句直接流露出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与哀伤之情,甚至到了无法自抑地哭泣的地步(不忍见别君),而这种哀伤也不是简单的情感冲动(哭君他是非)。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直接的语言描绘了朋友之间深切的离别之情,展现了诗人在面对友人的离开时的复杂心态和不舍之情。
身浮沤□草头露,实见卓立中流柱。
世网走逃如脱兔,菩提了了无他路。
迷人捐躯大火聚,自灼自焚甘自苦。
诸佛菩萨慈悯故,教以一舍无复取。
显公超然知落处,功德销磨赀万数。
一箪一钵朝昏度,佛事日富贫非虑。
如是降心如是住,呕哕自蓄与虫蠹。
风清松竹相尔汝,谁其嗣之需一悟。
晴天媚晓。正禁苑乍暖,莺声娇小。
柳拂玉阑,花映朱帘韶光早。熙朝多暇舒长昼。
庆圣主、新颁飞诏。贻谋恩重,齐家有训,万邦仪表。
偏称宫闱欢笑。酿和气共结,天香缭绕。
侍宴回车,韶部将迎金莲照。鸡鸣警戒丁宁了。
但管取、咸常同道。东皇先报宜男,已生瑞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