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著政声闻国外,今留儒术化江东。
青云旧路归仙掖,白凤新词入圣聪。
弦管未知银烛晓,旌旗已侍锦帆风。
郡人难议酬恩德,遍在三年礼遇中。
昔著政声闻国外,今留儒术化江东。
青云旧路归仙掖,白凤新词入圣聪。
弦管未知银烛晓,旌旗已侍锦帆风。
郡人难议酬恩德,遍在三年礼遇中。
这首诗描绘了对贤士离别的赞美与惜别之情。开篇"昔著政声闻国外,今留儒术化江东"两句,表明诗中人物过去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现在则致力于传播儒家学说,在江东地区施展其影响。
接着"青云旧路归仙掖,白凤新词入圣聪"一联,形象地描绘了贤士返回故土的壮丽画面,其中“青云”、“白凤”都是高洁、尊贵的象征,“归仙掖”暗示其品格超凡,而“新词入圣聪”则指其学术才能得到了上层的认可。
"弦管未知银烛晓,旌旗已侍锦帆风"两句,以音乐和军旗的比喻,表达了对贤士才艺与地位的赞美。其中“弦管”指音乐,“银烛晓”则形容清晨的宁静;而“旌旗”、“锦帆风”则象征着尊贵和威仪。
最后"郡人难议酬恩德,遍在三年礼遇中"一联,表达了对贤士施恩于民、德泽深远的赞誉。其中“郡人”指当地百姓,“酬恩德”则是报答之情,而“三年礼遇”则暗示贤士在位期间,对百姓的关怀与礼遇。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贤士的崇高评价以及对其离去的不舍。
少小诵《诗》、《书》,开卷动龃龉。
古文与今言,旷若设疆圉。
竟如置重译,象胥通蛮语。
父师递流转,惯习忘其故。
我生千载后,语音杂伧楚。
今日六经在,笔削出邹鲁。
欲读古人书,须识古语古。
唐宋诸大儒,纷纷作笺注。
每将后人心,探索到三五。
性天古所无,器物目未睹。
妄言足欺人,数典既忘祖。
燕相说郢书,越人戴章甫。
多歧道益亡,举烛乃笔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