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瓮城头数塞鸿,淮山依约翠烟中。
伤心狠石千年在,极目迷楼百尺空。
浮玉春酣江带绿,扶桑日涨海门红。
南朝流下无穷浪,长与渔人棹短篷。
铁瓮城头数塞鸿,淮山依约翠烟中。
伤心狠石千年在,极目迷楼百尺空。
浮玉春酣江带绿,扶桑日涨海门红。
南朝流下无穷浪,长与渔人棹短篷。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之境,充满了对历史的回忆和个人情感的寄托。开篇“铁瓮城头数塞鸿”立刻设置了一个边关的氛围,铁瓮城作为军事要塞,而“数塞鸿”则是对远去鸿雁的计数,这里蕴含着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孤独守望者的同情。
接着“淮山依约翠烟中”将视线转向自然景物,淮山如屏,翠烟缭绕,营造出一种柔美而又迷离的氛围。这里的“依约”二字用得甚好,不仅描写了山势,还传达了一种悠长且不绝的意境。
第三句“伤心狠石千年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情感寄托,那些看似坚硬无情的石头,实则承载着千年的沧桑与苦难。这里的“狠石”形象鲜明,既是自然之物,也承担了文化符号的作用。
“极目迷楼百尺空”则是诗人通过对高楼远眺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视觉上的迷离和精神上的渴望。这里的“迷楼”不仅指建筑物,更是一种心灵状态的隐喻,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限向往。
以下两句“浮玉春酣江带绿,扶桑日涨海门红”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这里的“浮玉”与“扶桑”都是美丽的意象,它们分别用以形容春日的清新和夕阳的辉煌,这两句诗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变化。
最后,“南朝流下无穷浪,长与渔人棹短篷”则是对历史长河的一种感慨。这里的“南朝”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而“无穷浪”则暗示了时间的无尽和历史的连绵。这两句诗通过渔人的生活片段,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意境。
整首诗语言清丽,意象丰富,既有对边塞壮阔之美的描写,也有对历史沧桑之感的抒发,是一首集山水田园与边塞史感于一体的佳作。
被服安儒素,行藏任性真。
终于太平世,夺我老成人。
乔木苍苍古,孙枝奕奕新。
西邻闻夜笛,衰泪一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