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落叶声瑟瑟,远水浮天天一色。
日暮惟见平湖深,扁舟遥界天光碧。
此时南雁正为群,此际悲鸣断续闻。
几处凄酸叫凉月,数声嘹喨破寒云。
云破天清月浸沙,无端哀咽向芦花。
早梅暗落高楼笛,杨柳惊飞出塞笳。
幽修似伴鱼龙语,更共啼乌催窗曙。
思妇天涯梦不成,征人故国泪如雨。
曾说听猿易断肠,那知闻雁重悲伤。
九秋霜露寒更苦,千里关山夜独长。
塞北江南天浩浩,斜飞欲尽衡阳道。
足下何曾寄客书,声中只解催人老。
人生真忧是别离,他乡霜月易成悲。
谁家锦幌银屏夜,过尽寒声独未知。
秋山落叶声瑟瑟,远水浮天天一色。
日暮惟见平湖深,扁舟遥界天光碧。
此时南雁正为群,此际悲鸣断续闻。
几处凄酸叫凉月,数声嘹喨破寒云。
云破天清月浸沙,无端哀咽向芦花。
早梅暗落高楼笛,杨柳惊飞出塞笳。
幽修似伴鱼龙语,更共啼乌催窗曙。
思妇天涯梦不成,征人故国泪如雨。
曾说听猿易断肠,那知闻雁重悲伤。
九秋霜露寒更苦,千里关山夜独长。
塞北江南天浩浩,斜飞欲尽衡阳道。
足下何曾寄客书,声中只解催人老。
人生真忧是别离,他乡霜月易成悲。
谁家锦幌银屏夜,过尽寒声独未知。
这首《湖雁篇》描绘了秋日湖畔的景象与雁群的活动,充满了浓厚的季节感和自然之美。诗中的“秋山落叶声瑟瑟,远水浮天天一色”两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秋天山林的静谧与湖面的广阔,落叶在秋风中瑟瑟作响,与远处湖面上的天际线融为一体,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日暮惟见平湖深,扁舟遥界天光碧”则进一步渲染了黄昏时分湖面的深邃与扁舟的渺小,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感受到自然界的宏大与人类的微小。接着,“此时南雁正为群,此际悲鸣断续闻”描绘了雁群南迁的场景,它们的叫声在空中回荡,既有离别的哀伤,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期待。
“几处凄酸叫凉月,数声嘹喨破寒云”通过雁群的叫声与月色、云层的对比,展现了秋夜的冷清与凄美。而“云破天清月浸沙,无端哀咽向芦花”则将目光转向芦苇丛生的岸边,雁群的哀鸣似乎与月光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诗的抒情色彩。
“早梅暗落高楼笛,杨柳惊飞出塞笳”则通过早梅的凋零与杨柳的惊动,暗示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脆弱。接下来的“幽修似伴鱼龙语,更共啼乌催窗曙”则将雁群的叫声与夜晚的寂静、黎明的曙光相结合,赋予了自然现象以生命的意义。
最后,“思妇天涯梦不成,征人故国泪如雨”表达了远方游子与家中思妇的情感,展现了离别之痛与思念之情。而“曾说听猿易断肠,那知闻雁重悲伤”则通过对比,强调了雁鸣对于离人的特殊触动。整首诗以雁群的南迁为主线,贯穿了季节变换、自然景观、人物情感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