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求法性全迷,离法求玄事转违。
会得法从心上出,法空心寂见牟尼。
参禅求法性全迷,离法求玄事转违。
会得法从心上出,法空心寂见牟尼。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探讨了佛教、道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与理解。首句“参禅求法性全迷”,表达了在追求佛法真理的过程中,可能会陷入迷惑的状态,暗示了修行之路的复杂与不易。接着,“离法求玄事转违”进一步阐述,若脱离佛法的本质去探寻更高深的道理,反而会背离初衷,陷入歧途。
“会得法从心上出,法空心寂见牟尼”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揭示了真正的领悟在于内心深处,佛法并非外在形式所能完全捕捉,而是要通过内心的平静与觉悟来体验和理解。这里的“牟尼”通常指佛陀,意味着通过内心的修行,最终能够达到与佛陀般智慧与觉悟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精神修行的真谛,强调了内在的觉醒与自我超越的重要性,是对东方哲学中“内观”与“悟道”理念的生动诠释。
诛茅北户结圆庐,从事风流入画图。
珠箔粉垣藏混沌,葛巾藜杖造虚无。
春闲居士天花室,昼静仙人白玉壶。
遥想吏行凫鹜散,沉烟一穗对团蒲。
鲜车百乘使龙庭,路指全燕古北平。
祖帐列仙修故事,行台诸部奏新声。
留犁挠酒知胡意,尺牍移书示汉情。
纳节便应归法从,中途已报制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