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诏华林事最荣,门前几度放门生。
三朝遇主惟文翰,十榜传家有姓名。
碧海蟠桃和露重,丹山雏凤入云清。
诗书教子终须立,箧里黄金一顾轻。
奉诏华林事最荣,门前几度放门生。
三朝遇主惟文翰,十榜传家有姓名。
碧海蟠桃和露重,丹山雏凤入云清。
诗书教子终须立,箧里黄金一顾轻。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王圭的作品,题为《依韵和景仁闻喜席上作兼呈司马君实内翰》。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官宦生活的自豪与满足,以及他对于子孙教育的重视。
"奉诏华林事最荣,门前几度放门生。三朝遇主惟文翰,十榜传家有姓名。"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因受皇帝敕令而在华林办事感到无上的荣耀,以及他家门前多次举行的放生活动(释放动物以积德)。接着,他强调自己三次遇到君主都因为文学才能而受到赏识,并且家族中的名字常常出现在科举的金榜上。
"碧海蟠桃和露重,丹山雏凤入云清。"
这里用了鲜明的意象来描绘自然景色:碧绿色的海边生长着蟠桃(一种神话中的仙果),并伴随着甘甜的露水;而丹山之巅则是幼小凤凰展翅飞翔,进入云端,显得清新脱俗。
"诗书教子终须立,箧里黄金一顾轻。"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教育后代的重视,认为通过诗书来教化孩子是必须坚持的事。而“箧里黄金一顾轻”则暗示家中积累了相当的财富,以至于黄金在家庭中的价值变得轻如鸿毛。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个人功成名就、家族荣耀以及子孙教育的关注,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士大夫阶层对于文学艺术和科举成功的重视。
太守高斋客,时名岂易同。
六朝相上下,五马共西东。
非土悲王粲,通家赖孔融。
登临存胜迹,坐啸挹清风。
四塞黄河险,三峰日观雄。
楚才元自老,郢曲本难工。
裂素题班箧,裁繻谒汉宫。
归堪吞梦泽,卧合起隆中。
雨雪绨袍暗,江湖剑气空。
武昌鱼正美,弹铗意何穷。